人民网|吴立新谈经略海洋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9-03-25 15:12:54 

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吴立新做客人民网两会特别节目,就经略海洋的话题进行了交流。

微信图片_20190325151117.jpg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国家如此重视海洋?


吴立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超过80%的物种生活在海洋里,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支撑了地球的生命系统。地球是风雨的故乡。地球上超过70%的表面被海水覆盖,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让地球变得适宜人类居住。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国际货物超过70%是通过海洋运输的。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地球上超过34%的石油、50%的天然气存储在海洋中。海洋中还拥有大量的金属资源,有些金属资源一旦开发,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洋中还有微生物资源、基因资源、药物资源,中国老百姓餐桌上超过30%的蛋白质是由海洋提供的。海洋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兴衰。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没有一个大国不是从海上崛起的。总书记说,他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就是建设海洋强国。我们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走一条和平、和谐、合作的发展之路。


主持人:我国目前海洋发展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呢?


吴立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就海洋强国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和部署。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海洋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从海洋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目前海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海洋的认知上。近海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远洋主要是在西太平洋的能量物质循环上,做得还是不错的。


第二、海洋关键技术。包括水下无人观测和探测平台技术、深潜技术、传感器、卫星的业务化发展、海洋环境的预测预报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


第三、海洋重大装备。在载人深潜器上, 我们拥有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的蛟龙号,还有深海勇士号。我们还拥有一批全球先进的科学考察船,比如“科学”号、“东方红3”、“大洋一号”等。我们目前正在规划全球第三条大洋钻探船,希望能够借助这条大洋钻探船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幔的人类梦想。同时,我们还拥有大的石油平台,比如“981”等。


此外,我们还培养了一支海洋科技队伍,包括近海、远洋和极地的。

微信图片_20190325151120.jpg

主持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科技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吴立新:我们还有一些短板。第一、海洋关键的技术特别是海洋传感器方面、深海通用的技术和装备方面、水下导航和通讯方面、海洋材料和能源方面还有短板。


第二、我们在观测探测的预测能力方面还不是很足,特别是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海洋立体观测体系,在卫星的观测上最主要还是以业务化为主。


第三、缺乏海洋高端和领军人才。


主持人:发达国家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


吴立新:第一、加强顶层规划,进行统筹设计,强化海洋能力。我国海洋力量相对分散,如何把大学、科学院所和企业这些力量有机整合,形成一种能力,支撑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鼓励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海洋是超级学科,其学科链非常长,它不仅包括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实际上,它辐射到很多学科,如材料科学、大气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同时,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也非常长。所以,我们需要特别鼓励学科的交叉和跨界的融合,这样才能形成经略海洋的合力。


第三、我们国家对海洋人才的需求很大,但队伍跟不上去。我一直呼吁“双一流”高校能够设立海洋学科,这对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第四、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去年6月12日,总书记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我提到要把青岛蓝谷打造成中国蓝谷,建设成世界蓝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蓝谷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发展,蓝谷聚集了20多个“国字号”科研实体,2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从原始创新、成果孵化到技术交易这一体系。我希望国家能把蓝谷升级为以海洋为特色的高新区,为中国乃至全球经略海洋打造一个示范区。


第五、打造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为了更好落实总书记经略海洋的指示,应该加快国家实验室特别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打造我国海洋科技的战略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325151122.jpg

主持人:距离总书记到访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做出了哪些突破性的工作?


吴立新:去年总书记到访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时,问了许多问题,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关键技术、海洋产业等。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关键的海洋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后,总书记勉励我们,再接再厉,为祖国为民族立新功。


半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一、我们在海洋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海洋装备包括水下无人观测探测平台、海洋传感器、浮标等取得了一些成绩。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海燕-10000”水下滑翔机)创造8213米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将原世界纪录提高近2000米。另一款水下滑翔机(“海燕-L”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运行141天,创造国内纪录。


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包括深蓝渔业和蓝色药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半年来,我们培育了30多个新的鱼类品种,拥有4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糖类药物。总书记十分关心海洋药物,在视察时,他说,打造中国蓝色药库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在美丽中国方面,围绕近海生态灾害,我们发展了一些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比如像赤潮这样的生态灾害。这项技术不仅在我国20多个地方进行了应用,还走出国门,在美国和智利得到应用。


在海洋重大基础前沿科学问题上,我们整合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的力量,在西太平洋动力过程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主持人:吴院士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显赫的成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估计遇到不少困难,也得到了很多支持,有没有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


吴立新:这半年,我非常感动。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发展中,中央给予了的大力支持,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山东省成立了以龚正省长为组长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推动小组,省市两级财政拿出60个亿来支持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发展,这些资金用在大的科技平台和装置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对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投入超过100亿。有中央的领导和省市的协同发力,我们就没有爬不过的坡,过不去的坎,也没有攻克不了的关键技术。


第二点感触是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带来快速发展。水下滑翔机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平台上,不仅很快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熟化,同时,相关指标也在短期内跨越到了世界前沿。


第三点感触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半年来,我们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超级计算机大大加快了海洋药物的筛选。


主持人:在跨领域和跨学科融合方面,从海洋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点在哪里?


吴立新:主要还是海洋高端技术的研发。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中船重工、浪潮集团等大的央企和海洋科学家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可以加速海洋高端技术的研发。


主持人:现在我国一直在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从海洋的角度我们如何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立新:我们今天说海洋面临巨大的压力,比如海洋的增温、海洋的酸化、海洋的污染、海平面的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球一起进行协作。海洋是人类共有的海洋,我们应该构建海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我们发起了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峰会,将全球的海洋研究机构的领导人聚集到青岛,共同商议如何面对海洋的挑战。第二、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国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我们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建立了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中心拥有来自全球的20多位科学家,研究南大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我们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共同成立了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我们也正在和俄罗斯探讨共建国际北极研究中心。


主持人:2019年有什么新的打算?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吴立新:2019年,我希望能够加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将其打造为我们国家海洋科技的战略力量,汇聚大科学装置,发起大科学计划,聚集一批海洋高端人才,一起开展海洋研究。我们的重点是海洋观测探测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需求。在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汇聚了海洋科技力量和一批大企业,围绕海洋关键和“卡脖子”的技术协同发力。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强信念,我对中国未来的海洋事业充满了信心!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6G0r6dpvZF2Ov0hPWcqkwQ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