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山东着急了吗?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9-03-07 14:09:33 

最近山东又开了一次大会,新闻和讲话再次成为一年一度的头条,有媒体惊呼“山东着急了”,但是山东到底着急了吗?为什么去年“着急”了一次,差距还在加大呢?再开一次会,能解决问题吗?

 微信图片_20190307140731.jpg

01  差距究竟有多大

 

去年大会上,省主要领导提到,经济总量上,山东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的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2018年,山东跟这两个省的差距,则扩大到了2万多亿、1.6万多亿。

如果说山东着急了的话,那么山东是在为追赶前面的两个省着急,还在想着“保三追二”,弯道超车,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追赶已经再无可能性,而且更可怕的是不认清现实。

还在为山东的GDP着急,说明还是陷入GDP崇拜,不是真正着急。

着急,要着急在什么地方?

山东大小官员在去年曾大面积到南方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观摩看世界,也去过不太发达的河南、安徽等省,想必早就直观感受到差距。就算山东与江苏、广东差距拉大,也是全国经济第三,但是与河南,安徽等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甚至还不如一般的兄弟省份。山东的公职人员因为不发放全国其他省份常见的“目标奖”“考核奖”,实际薪资已经接近全国垫底,而普通民众实际月薪资在3-4000元左右,而这样低薪的公务员、事业编岗位已经是山东最好的工作岗位,激发狂热的考编热情,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山东人爱考公务员的深刻印象。从民众的实际收入来看,山东算是全国经济第三省吗?

最近十年来,山东的经济优势已经丧失,所谓全国经济第三,其中水分有多大,各级领导心知肚明,但是这层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部分山东人还为什么全国经济第三的数字所迷醉。

我们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更唤不醒一群愿沉醉迷梦、不面对现实的人。

一个数字而已,何必当真。

 

                  02  山东落后在哪里

 

山东所谓的经济总量这么庞大,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起这样的数字呢?

山东和广东、江苏、浙江不一样,靠着消耗资源严重、产出效益微小的国企、化工类民企支撑起华丽的经济数字,发展靠这些企业,落后,这样的经济模式也难辞其咎。

广东自从民国陈炯明、陈济棠时代开始,一直奉行“联省自治”“保境安民”的策略,爱惜本省民力、财力,不介入北方政治纷扰,发展本土经济,改善民生,建国后的广东地方领导人一直有这样的传统,不过分讲政治,和北方政治中心保持距离,民众只爱发财,不谈其他,民间经济良好,而且有了这样的风气,格力等国企也非常像管理完善的民企。

江苏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靠着乡镇企业崛起,而当时乡镇企业因为不够根正苗红,官方认为乡镇企业上不了台面,一直不支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江苏保护好了这股力量,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留下了火种,而相比之下,山东的乡镇经济体系早已荡然无存了。

浙江这样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完善的省份,更不待言。

山东的经济还没有实现现代转型,还处在计划经济色彩的阶段,山东的经济发展也没有惠及民众,没有像其他发达省份一样利益均沾、藏富于民。这就是山东最大的症结。

            03  山东需要什么样的领导人

 

在大会讲话上,省主要领导说山东需要“李云龙”式的干部,但现在已经没了李云龙式干部的生存空间,因为发展经济不是行军打仗,一腔孤勇救不了山东。

与李云龙相比,山东似乎更需要任仲夷、袁庚、韩国瑜式的领导人。

改革开放前后,广东民众用脚投票,冒着生命危险,投奔香港资本主义,这就是逃港潮,时任广东省主要领导承认现实、承认落后,下令停止射击逃港民众,划出了一块地,按照世界通行规则,搞出口加工区,给民众一条生路。继任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坚持排污不排外,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制度,抵制北方的保守主义干扰,淡化主义色彩,一门心思发展地方经济,保护特区发展成果,广东经济开始起飞。

微信图片_20190307140735.jpg

1980年代,曾经的老革命、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口号,打破了当时僵化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束缚,提出“大不了再回秦城去”,制度创新探索走在了全国最前列,而且到现在,也无人能够超越,在学习发达国家模式、引进外资、鼓励创造财富和物质激励的同时,他坚持在蛇口不许以言治罪,《蛇口消息报》公开刊登批评袁庚本人的文章,1985年4月24日,蛇口工业区试行无记名民主选举产生的当地最高管理机构——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这是第一家由直接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前任7名成员中有3位被票“拿下”。

微信图片_20190307140738.jpg

韩国瑜是新任台湾省高雄市市长,他凭着一句“人进得来,货出得去,高雄发大财”口号,抓住变革心理,承认高雄“又老又穷”的现实,唤醒了高雄民众,打败了在高雄地区执政20多年的民进党,他提出“经济100分,政治零分”,不为意识形态所耽误,怎么让高雄和民众发财怎么来,上任以来,他发展一种“庶民经济”,大搞城市营销,让民众得到好处,现在高雄经济已经有了一定起色。

山东需要承认民众过得很苦的、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的领导人。

山东需要带领民众杀出一条血路、让人民大胆发财的领导人。

山东需要有魄力、敢变革、不怕丢官、大刀阔斧的领导人。

山东需要唤醒民众、敢对体制进行根本变革的领导人。

山东需要有开放心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领导人。

              

              04   山东需要什么样的变革

 

很多人把当前山东官本位严重、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思想根源归结于生在山东地区的孔子、孟子和传统儒家思想,这是不懂儒家思想,也不懂山东。真是千古奇冤。

孔子说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过“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儒家思想历来重视民本民生,不考民众疾苦、只考虑个人升迁的官僚主义不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山东要发展,必须再来一次根本的思想解放运动,打倒官僚主义和僵化体制。

山东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各种国企和官办机构,国企体制僵化、投入高、产生少、全靠资源和政策支撑,如果继续输血支援和政策倾斜,只能把资源花在一个巨大的无底洞里。山东如海尔、潍柴等国企相对办得好一些,以所谓的管理见长,而且管理模式正在全省推开效仿,但是为什么放着世界500强先进管理模式不学,单单学习地方国企的“先进经验”,没有巨大资源和政策投入,这样的“成功”根本无法复制,所谓管理优势也是相对而言。清朝曾经将自己国家海关外包给英国人赫德来管理,他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规则和管理制度,和世界接轨,将当时海关打造成中国最清廉、最高效的官僚机构。国企发展,需要断奶,需要外包给赫德式的领导人来管理,需要充分市场化和国际化,而不是再搞“拉郎配”了,到了甩包袱的时候了。各种高校、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等官办机构,人浮于事,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对市场没有什么大的正面作用,有的还与民争利,不公平竞争,高校、科研院所迫切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一部分没有发展的院所和专业,继续整合事业单位,甩掉一些财政包袱,让人民群众踹口气。

山东最大的资源是什么?是人,齐鲁大地,能人辈出,只有稍微松绑,打破束缚民众手脚的体制,让民众自由呼吸、充分发财,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敢让民众向钱看,发展各种小微企业,让民众自己想办法造富,政府做到不干扰,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这样做的,今天依然有效,开放搞活做法就是“人进得来,货出得去,民众发大财”。

山东最需要什么?山东需要思想解放了,别做什么第三大经济体的美梦了,挤干经济数据的水分,敢于承认自己很穷、民众很苦,争取最大的财政转移支付,现在不是要面子的时候了,还是要里子更为重要。

当年主席说“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现在依然适用。希望山东迎来真正变革,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上天保佑我们脚下这片多灾多难的齐鲁大地。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z3N2op113_Ac5owEAhkW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