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获批,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青岛的短板和未来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9-02-22 14:14:10 

微信图片_20190222141206.jpg

2月18日,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11个城市各有定位,相互之间协作分工明确,让人看到了这个接近纽约湾区水平的区域的经济活力。


特别是深圳的定位,并没有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而是“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也就是说,深圳依然是经济中心。当然,深圳这些年的自我定位一直避免使用“中心”的措辞,专注科技创新,这一点也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反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去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而今年的山东两会上,合并莱芜的济南市委书记和市长连番表态济南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并公开希望加大对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


问题是,去年山东省支持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言犹在耳,今年济南的公开表态不管深意何在,都难免给人留下内讧或者争斗的口舌,不管从何种角度来看,似乎都不是上策之举。


再来看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翻遍报告全文,没有任何“山东半岛”或者“城市群”的字样,考虑到2018年11月29日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的“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又看到昨天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不得不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未来捏了把汗:为什么在中央如此明确强调城市群发展思路之下,山东地区经济体量最有竞争力、也应该算是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半岛城市群只字不提呢?说好的“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力争全面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呢?




NO. 1|壹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格局短板



据侠客岛专访郑永年教授的一篇文章介绍,一开始规划的实际上是“环珠江口湾区”,后来是中央的高度谋划粤港澳大湾区,这说明格局的重要性,山东恰恰是吃过类似的亏。


山东半岛城市群2005年的规划,最早提出的版本是8个城市,以青岛、济南为首,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山东西部的城市如菏泽、聊城,因区位因素则被“扔给了”中原城市群。


这其实是山东的一点小心思。把经济强市联合起来,想“打造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增长极之一”。


但不成想,2016年12月邻居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晋升国家级,并辐射山东的菏泽、聊城两市。


而最新出台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却把青岛都市圈和烟威都市区分开规划,也就是说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并不包括身剩余的烟台和威海、日照。


或许,将整个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彻底完全纳入青岛都市圈才能限度发挥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此前青记曾建议,山东的格局也应该足够大,山东半岛城市群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山东省内,而是应该将以大连为主的辽中南城市群,甚至韩国仁川囊括在内,整体统筹形成东亚城市群规划。


如此一来,山东半岛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辐射东亚及东北亚的经济政治桥头堡,可以扩大东亚区域内贸易权重,充分挖掘东亚地区内经济增长潜力。

微信图片_20190222141210.jpg

退一步来说,如果东亚城市群涉及到中韩两个国家有点难度,那么可以参考都在谋划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在华北、环渤海地区,规划环渤海大湾区。


21世纪经济报道曾表示,环渤海高铁的全线获批,呼之欲出,这让环渤海大湾区的规划建设,跃然纸上。并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先生的话说,“大湾区规划可以打破原先一亩三分地的情况,解决环渤海地区内在联系碎片化的问题。”



NO. 2|贰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通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分步走。


——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也就是说,先搭建框架,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比如,规划提到,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在加强交流基础上之上再融合。


环渤海大湾区包括辽宁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而环渤海高铁如果全线获批,沿线城市时空距离将拉近,届时城市群之间可能会进一步整合。天津到青岛不到2个小时就可直达,比目前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大连到烟台海底高铁建成后,两地之间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就可直达,城市群之间经济互动将更频繁。


具体到青岛来说,青岛发改委在制定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初步规划方案,已经考虑到向东联通海阳、向北联通莱州、向西联通诸城和高密,加强青岛与周边城市的衔接沟通,进一步提升青岛交通枢纽的功能。




NO. 3|叁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升级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而无论是环渤海大湾区中的城市,无论是天津、大连还是青岛、烟台等城市,实际上都是传统的制造强市,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很好的试验田。


德国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旨在与工业利益相关者一道,努力确保或重夺所有相关领域在国内、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技术实力、竞争力和工业领先地位。


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样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环渤海大湾区显然可以承担这一重任。


对于青岛来说,必须要加强和日韩的合作。


以青岛出台《对日经济合作工作方案》为例,《方案》提出围绕金融、医疗养老、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对日本的精准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产业链拓展和协同性强、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开启合作新机遇。


青岛打造的海洋经济也创造了新的合作契合点。依托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推进与日本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远洋渔业、水产品交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微信图片_20190222141215.jpg

NO. 4|肆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契机



中日韩自贸区的有望落地或许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迎来的一大契机。


今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谈到山东和日韩的合作(今年“日韩”出现8次,去年次数为零):


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搭建日韩合作“大平台”。以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加强鲁日贸易投资领域合作,联手开拓第三方市场;巩固提升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深化日韩山东周活动,加大对日韩高质量“双招双引”力度,抓紧推进与日韩在谈的48个合作项目。办好第18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提升中日韩(潍坊)产业博览会层次。


在2018年12月底结束的山东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望实现落地,青岛正在全力跟进。


“东北亚地缘政治回暖,山东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这样,我省与日韩在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的动力将更加强劲。”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说。


其实,《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已经提出,将推动与日韩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开展中韩陆海汽车直达运输,推进烟台中韩跨国海上火车轮渡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适时启动威海至韩国西海岸的中韩海底隧道预研,探讨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港口战略联盟,不断完善与日韩的交通网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03bgLXCd_2sdx6RiJMYU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