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湾区空港发起新征程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8-12-29 17:42:00 

原标题:新时代湾区空港发起新征程

空港新城规划效果图。

宝安大空港入选深圳第二批新兴产业集聚区。

  核心提示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起点上,宝安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湾区核心?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珠三角广深港发展走廊中心位置的大空港地区将承载起宝安乃至深圳有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任务,也将对城市功能提升、助推经济转型和增强城市长远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昔日鱼鳁地,蝶变美珍珠。”过去,宝安人依海而生,与海为伴,在这里建起连片的水产养殖基地,筑梦美好生活。

  现在,宝安人面向大海重新出发,发起新时代湾区空港新征程。新时代,大空港地区是深圳未来经济和城市发展重点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将打造成为带动深圳西部并辐射珠三角、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作为深圳市十七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近年来,空港新城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的带动下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号角。

  昔日鱼鳁地,今日湾区核心空港城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宝安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产业配套、开放的经济结构。大空港地区也随着时代变迁给予人们更加美好的遐想,将为宝安、深圳的发展画卷添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海而生、因湾而兴。千百年来,宝安人在这里耕海牧田,岸边的渔村码头就一直颇具规模。除了近海捕捞,渔民们还在海滩建起基围鱼鳁,养殖特有的咸淡水海产。

  2015年,随着特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昔日用于水产养殖的鱼鳁地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当年深圳编制完成的《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规划的大空港地区主要包括深圳沙井、福永的西部滨海地区,范围涵盖深圳机场、宝安区西部沿海地区以及前海地区。

  当视野从前海片区和宝安中心区由南向北延伸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宝安区仍有巨大的土地存量——足有10平方公里,这里势必成为宝安区乃至深圳市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片区。很快,连片的鱼鳁地被整备出来。这块可以大面积开发的沿海土地,为大空港建设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

  不仅如此,此地的区位优势也十分突出,大空港地区地处珠三角中心和广东自贸区中心、广深港核心发展走廊、东西向发展走廊的交汇处,同时也位于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汇处,各类交通要素在这里汇集。

  在这一张“白纸”上,空港人做了精心的规划。

  大空港地区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发展基础和潜力,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开发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陆海协调联动的“两带五区”总体开发格局。

  其中,空港新城规划面积约45平方公里,以生态、集约、活力、联动、便捷为原则,搭建中国空港时代的产业秩序,部署深圳国际会展城(暂定名)、海上田园城(暂定名)、海洋新城(暂定名)、宝安综合港区,形成“三城一港”空间格局。

  改变中国会展业格局,为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空港新城在建项目众多,包括市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宝安综合港区项目、国展互通立交项目、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商业配套项目、地铁20号线、地铁12号线、截流河项目、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一体化项目、其他配套市政道路项目等。

  而其中关注度较高的当属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及其商业配套项目的工程进展。用地面积达148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关系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运营”——这是深圳市政府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提出的高标准要求。自2016年9月28日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正以2019年3月试运营、2019年6月底全面完工为目标奋力前行。项目5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整体建成后,将超过汉诺威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

  基于深圳良好的制造业、国际贸易、会展业基础,以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粤港澳地区两个龙头展馆之一,未来有望打造成为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相当的国际一流展馆。

  据介绍,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用后,有望再次改变中国会展业的宏观布局,将为深圳会展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通过会展业的发展助推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极大推动深圳会展业的大发展,还将通过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培育会展产业新商圈,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等途径,为深圳建设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注入新动力。

  分析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会展业仍需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不仅为黄金珠宝、钟表、服装、眼镜、家具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设计、信息化改造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生产注入新活力,而且还要为高新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另一个方面,会展新城建设将培育起新的城市商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将引导产业资源形成新的集聚。围绕会展新城的建设,配套交通物流、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贸零售乃至文化旅游等产业,将形成以会展功能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新商圈,从而为深圳市增添新的高端商务活动聚集地,打造深圳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未来之城汇聚新业态、新发展

  一座未来之城正在崛起。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稀缺的滨海景观资源、四通八达的陆海空交通……大空港地区正成为深圳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目前,大空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名牌企业和大型项目,航空、海洋、物流、金融等项目已落户或者意向落户大空港。其中,市级重点项目深圳新科技馆已在空港启动区选址建设。

  作为一座未来之城,大空港地区于2018年7月入选深圳市第二批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产业。

  未来,宝安大空港新兴产业集聚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产业,建成一批航空总部企业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新兴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初步形成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预计累计投资额500亿元,其中2018年预计投资140亿元。

  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大空港已签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与昆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依托宝安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结合昆仑控股在私人航空公务机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综合实力,昆仑控股参与区域内产业发展以及宝安大空港航空航天产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等项目。将形成300-500架私人公务飞机的年运营规模和1500亿元的年结算规模,逐步培育私人公务机金融、医疗、运营等综合服务产业集群。

  而海洋产业的发展,则主要依托于建设中的大空港海洋新城。

  据了解,半岛区陆域形成后,将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西边建设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构筑拥有一流品质与创新活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城区。目前,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陆域形成工程已完成弃土处置243万立方米,形成陆域面积53.34万平方米。未来,海洋新城的建设肩负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向海发展、参与蓝色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区域使命,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之城空间。

  此外,大空港地区还将重点发展会展会议、临空服务、智能装备与新一代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海洋产业五大支柱产业。

  其中,“智能装备与新一代信息产业”主要依托大空港的腹地宝安地区的雄厚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础,侧重与新经济的融合,发展航空航天电子、军工、生物电子技术、智能装备电子控制系统等高端产业。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8-12-29/57279.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