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洋牧场面积增长近20倍 规模居全国之首
原标题:烟台海洋牧场总面积增长近20倍 规模居全国之首
在山东莱州湾明波海洋牧场,一个面积相当于足球场大小的大型围网在海上成形。平台面积相当于120多个标准游泳池,能容纳16万立方米水体,四周由固定在海底的172根钢柱组成,每年可以养殖4500多吨海水鱼。
“这个大型围网设置了8个功能平台,可实现自动投饵、生物量估算等自动化智能化管控,有力推动了公司渔业养殖由近海走向深海。”莱州市明波水产公司总经理李波介绍,大型围网采用鱼藻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围网不同层次养殖不同鱼类,有效降低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尤其传统渔业模式不断遭受冲击,陆地养殖受土地资源制约严重,浅海滩涂养殖环境超负荷,与沿海工业旅游争海争地矛盾突出,因此渔业向深海进军成为必然趋势。
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烟台创新了“海工+牧场”联动模式,实现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全国率先建造首座半潜式、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深远海智能网箱和管桩大围网,解决了深远海开发不足、渔业装备技术落后的难题,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渔业向深远海拓展积累经验。
在中集来福士烟台生产基地海洋牧场装备现场,一座长60米、宽60米的四边形钢结构网箱即将完工,将投放长岛大钦岛附近海域使用。“这座网箱最大作业吃水30.5米,养殖体积6.4万立方米,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也是中集来福士推出的首座网箱产品,其主要功能为智能化渔业养殖兼休闲垂钓。”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告诉记者。
“海洋牧场利用自然海洋环境、规模化渔业设施,在海上‘造田’,把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改变了以往单纯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海洋牧场平台就像深海中的‘驿站’,帮助渔民看护牧场。它和智能网箱组合成生态环保、智能高效的养殖模式,把海岸线让出来,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安装在上面的传感器,可实时观测牧场状况,实现‘透明海洋’;还能监测水文数据,形成海洋大数据平台,为进一步开发海洋提供科学依据。”王建中说。
以油气钻探平台为主导产品进入海工产业的中集来福士,近年来积极实施“油转渔”战略,研发出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智能深水网箱、休闲渔业综合体和现代化渔船四大系列,为构建深远海“养—捕—加”“海—岛—陆”相结合的渔业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为规模化、工业化的深蓝渔业生产体系贡献装备力量。目前,中集来福士累计交付16座、在建6座海洋牧场平台,覆盖并满足山东省黄海、渤海、黄河口等各类沿岸海域使用要求。同时,中集来福士还联合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承担了《海洋工程装备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研究》课题。
在海洋牧场推广中,烟台用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海洋牧场,全市累计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财政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海洋牧场总面积从最初的几万亩迅速发展到近百万亩,增长了近20倍,规模跃居全国之首。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达60万吨,综合收入达300亿元。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烟台将聚焦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海远洋牧场平台、高端邮轮游艇等重点领域,加快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承担起开发“蓝色海洋,透明海洋,绿色海洋”的社会责任,着力建设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并建成全国领先的海工之城。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18-11-28/56072.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