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油气谈判预计难有突破

中日双方标准相差30万平方公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6:10 

中日第四轮战略对话在东京举行,东海油气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再次摆上桌面。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对话不一定能使问题立刻得以解决,但是对话最终还是解决东海油气问题的惟一途径。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已经于前天率团前往日本,与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进行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7日在北京表示,对话涉及的议题将是广泛的,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双方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

中日东海资源之争激化于2004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行乘专机对中国的“天外天”、“平湖”、“春晓”三大天然气田进行视察后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随后,日本政界中的右翼势力也参与进来,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石油战略专家查道炯博士告诉记者:根据联合国颁布的《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海域。但是对于不同国家专属经济海域的重叠部分,公约没有作出解释。

由于东海海域最宽之处只有360海里,如果中日都坚持要拥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势必因互相重叠而争执不下。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姚文礼说:“在争端中,日本一直坚持在东海划定‘中间线’,并要求在‘中间线’的中国一侧进行共同开发。这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

依据《海洋法公约》,我国的态度是: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日两国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应该是在冲绳海槽一带。依据该原则,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比日本的“中间线”划分法多出约30万平方公里。姚文礼认为,由于目前双方立场的差距比较大,东海问题可能难以取得明显进展,但是对话最终还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

日本从水下监视东海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2月1日宣布,该研究所开发的“水中安全监视系统”在性能评价试验中被确认能够有效防止恐怖分子从海洋入侵。该研究所教授浅田昭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将在今后两年内制成实用系统。

如果通观世界各国类似的“水中安全监视系统”就不难发现,该系统的潜在价值不在于海岸防御,与所谓阻止“恐怖分子从海上入侵”的理由相比,“水中安全监视系统”的研制成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的是日本对海洋水下目标的探测、识别与攻击能力。实际上,此次负责开发“水中安全监视系统”的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本身就拥有浓厚的日本军方背景。

在近年来东海划界问题日益突出、日本政府热炒“中国潜艇威胁论”的背景下,“水中安全监视系统”在研制之初就得到了日本军方的关注。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员明确表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将大大提高日本对东海海域的监控能力。可以预见,“水中安全监视系统”的实际使用必将大幅度提高日本对海洋水下目标的监视、识别和跟踪能力,从而使日本对我国东海方向的海洋监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与延伸。

2006年2月1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