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服务生态建设的实践样板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10-09 14:52:17 

        近日,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的“象山港海洋生态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参评海洋科学技术奖。该项目曾获上海海洋与湖沼学会海洋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为象山港总量减排节省排污费约1070万元,站位优化节约调查经费近320万元,他们的做法,堪称为海洋生态文明制度提供技术支撑的优秀实践,在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方面实现了双赢。
  象山港区域是宁波市“三湾”(杭州湾、象山湾和三门湾)中生态价值最为突出的海湾。港内分布着59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无居民岛屿,海域水体透明度平均达到1.05米,形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有着宁波“后花园”之称的象山港,宁波中心站围绕重点区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及目标考核、社会关注的滨海电厂温排水影响、港湾环境综合监测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技术研究,并应用到政府目标考核和海洋管理实践中。象山港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减排目标已连续5年纳入宁波市象山港区域周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属全国率先,为宁波市的五水共治和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宁波中心站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了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先进单位。
  近十年来,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写了《象山港海洋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014~2030)》《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2016~2030)》《宁波市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2018~2025)》等各类规划近20部,为地方政府规划生态红线、建立滩长制、湾长制等一系列海洋生态文明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宁波中心站站长费岳军说:“这项工作的成效接地气,可以直接为管理部门服务,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公益性单位服务功能的最佳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在“象山港海洋生态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鉴定意见中写道:“该项目基于近20年海洋基础数据和120个航次调查资料,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传统监测与在线监测有机融合,首次构建了港湾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优化技术,为我国半封闭式港湾海洋环境管理与调查提供了示范。”项目成果已在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及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多家单位应用,近3年推广量达32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出版3部专著,发表论文39篇。
  从项目骨干刘莲的讲述中,记者看到了中心站海洋人风里来浪里去,扎根海洋事业埋头苦干的形象。在象山港电厂温排水扩散模型建立及热污染影响评估方面,他们累计8年完成5类80多种主要海洋生物的温升、余氯胁迫实验,率先提出温排水升温幅度限值、加氯浓度建议值;在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方面,他们完成了集入海污染源、水下地形、岸线、围填海、海洋生态灾害等七大类100多个参数、100万组数据的综合数据库建设,上线1套政府决策辅助系统,在全国重点港湾海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属首次。
  随着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不断推进,宁波中心站将继续着眼于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管理应用为导向,从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实践创新,努力解决海洋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问题。

 

 

 

查看原文:http://www.oceanol.com/content/201810/09/c81576.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