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一条南麂黄鱼,游出“富民”产业链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8-09-18 20:28:1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南麂岛海域的“海上牧场”养殖区内,渔民正捕捞大黄鱼。新华社供图

  眼下正是南麂海域“海上牧场”的丰收时节,平阳县南麂岛大黄鱼协会会长吴加将每天都要出海两趟,投饵料,查鱼情,忙捕捞。

  “现在才刚启动今年的捕捞季,高峰会在10月到农历年前,若非8号台风‘玛莉亚’稍有影响,今年又会是丰收年。”吴加将又笑着补充了一句,“不过影响不大。”

  这几年,南麂大黄鱼连年走俏,还成功“游”上了G20峰会的国宴餐桌,名声更盛。从2013年开始,南麂岛大黄鱼的产量就以每年35%的幅度增长,去年,南麂大黄鱼产量达到了1911吨,产值达到了1.6亿元,岛上的11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成功摘帽,渔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一条黄鱼,游出了“富民”“兴岛”的产业链。

  好水养出“黄金鱼”

  南麂大黄鱼的走红得益于一方好水。

  鱼的品质首先是水的品质,鱼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什么饲料,生长期长短,无一不影响鱼的品质。

  “南麂岛养殖大黄鱼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从福建引入,刚开始还是小网箱、小规模,几户渔民散养。但南麂岛绝佳的自然环境,常年保持在Ⅰ类的海域水质,满足了大黄鱼对水温、盐度等生长条件的要求。”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介绍,投食的饵料都是新鲜捕捞的小鱼小虾, “鱼吃鱼”养殖老办法,也确保了黄鱼的野性。到冬季洄游的小鱼少了,就靠储藏的小鱼喂养,这种完全仿野生放养的黄鱼,要3年以上才能捕捞。

  这样好品质的鱼一上市就占领了市场。2000年后,南麂大黄鱼养殖户开始企业化运作,规模化养殖,采用抗风浪级别更高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做成的深水巨型大网箱。

  蔡厚才介绍,巨型网箱保证了大黄鱼在11米深的水域中下层栖息的习性,避免了阳光照射,使鱼能够维持其特有的或金黄或橘黄的自然体色。面积大,运动量自然增加,身体倍儿棒,病害也就少了,除此之外还能促进大黄鱼脂肪的消耗、体形的修长,成品大黄鱼体色黄亮、体格健壮、胸鳍长度可以达到野生状态。

  “吃鲜美鱼虾,住宽敞‘别墅’,享原生态生活,这些都是南麂岛大黄鱼的普遍待遇。”蔡厚才告诉记者,原生态养出的大黄鱼肉质结实鲜美,口感较佳,身体金黄。2004年,南麂岛生态大黄鱼,经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监测检验,荣获“有机鱼”标志,成为全国首例经认证的海水养殖鱼类有机食品,平均每斤售价在80-100元,比福建的养殖黄鱼高出了5-10倍,南麂大黄鱼真正成了富民一方的“黄金鱼”。

  好鱼游出“富民路”

  “黄金鱼”游出的富民路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2005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突破,沿海其他省市纷纷开始养殖大黄鱼,一时间市场上的大黄鱼出现了“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象。

  南麂岛大黄鱼遭遇信任危机,市场上一度无人问津,如何重新树立“品牌”是摆在所有养殖户面前的一大难题。

  “大家总结失败经验,决定从源头抓起,族群大换血,引进更优良的育苗。”蔡厚才介绍,最早的养殖品种是来自福建的闽粤族,经过十几年的繁衍,慢慢出现品种退化,成活率低,成品鱼畸形等问题。养殖户们把目光转向了黄鱼族中的极品,舟山岱衢族大黄鱼。

  南麂岛大黄鱼品种是基础,而技术则是关键,拥有天然深水海域的南麂养殖区,却因养殖网箱太小,技术无法进一步突破。此外,南麂岛“招”台风,网箱小,抗风浪能力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渔民不敢多养鱼,台风一来,养殖户常常血本无归。吴加将介绍,这十年多亏政府政策好,扶持力度大,南麂黄鱼养殖迎来了“黄金十年”。

  据统计,今年南麂岛的黄鱼养殖面积达到了1500亩,是之前历史最高水平的2倍左右,巨型深水网箱达到了200多只,规模养殖户有20多户,去年产值达到了1.6亿元。

  好鱼游出了富民路。南麂镇党委书记林锟说,为了让这条“黄金鱼”游得更远,游向世界,去年南麂的养殖户们联合成立了南麂大黄鱼养殖协会,不断加强海洋养殖规范管理、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致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了保护海域环境,南麂岛保护区内的养殖面积也日趋饱和,上个月,他们还邀请中船重工的技术人员上岛,实地考察南麂岛及周边海域,希望能在养殖技术上进一步实现突破,将南麂
……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7051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