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往事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9-14 09:26:57 

■赵悠燕
  30多年前,老周随科长去应市买钢筋、水泥和木头,单位正在搞基建,每个月他都要随船来几趟应市。
  采购完,货都装上了船。船泊在码头上,等待开船。一些回县城的当地人认识船长,便搭便船回家。县城小,都沾亲带故,搭便船很普遍。坐轮船要花钱,还要候时间。一下子,船头船艉坐满了人。
  按理可以开船了,他们在等一个人。办公室主任老徐刚好在应市开会,他跟船长打过招呼,要坐这趟船回去。
  驾驶舱小,只能容下几个人,大多人坐在没有遮拦的甲板上,或是装运的货物上。等了个把小时,海边冷,寒意和冷风把一船人冻得瑟瑟发抖。
  老徐终于来了。老徐不老,刚刚40岁,只因早生华发,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一些。他上个月刚刚当上办公室主任,趁着这趟开会便利,给家里采购了些年货。他挤进驾驶舱,跟老周他们会合。
  应市离县城不远,一个多小时的水路,算算傍晚吃饭前可以到家。
  这一路顺风顺水,眼见不远处县城的江南港就在眼前。老周单位便在江南港附近,人们从办公楼上眺望,可以看见海上往来的船只。
  寒冬的白天时间短,船驶近江南港时已是黄昏,落日余晖斜照在海面上,粼粼波光似乎在寒风中颤抖。
  当时正值涨潮,一个大浪涌了过来。颠簸中船上的钢筋盘圆被掀落海中,那是厂家为了在运输中减小长度,把钢筋卷成了圆环状。船失去平衡一下子侧翻入海。装船时,工人贪方便,把钢筋盘圆装在其他货物的最上面,等老周和科长发现时已经晚了。老周他们想才个把小时的路程,很快就会到了,何况以前也这样装过,于是便打消了重新装货的念头。
  很多人落水,在一片哭爹喊娘声中,有人打桥上经过,看见了这艘在海中侧翻的船和在水面沉浮的人。他叫喊着飞快跑去附近的单位,让值班的门卫打电话叫人,并喊了几个在单位住宿的职工去海上救人。
  单位招待所里的棉被全拿来了,那些救上来的人被裹在棉被里送到了医院。老周说,当时他都冻僵了,看见岸上有人抛下来一只救生圈,被老徐抢先一步接住。一个妇女刚好在他们附近,在水面绝望地扑打,看见老徐的救生圈,便用手攀住救生圈的边缘,却被老徐一把推开。
  刺骨冰冷的海面上浮着人,还有货物,那些买来的年货在水面滴溜打转,到处是人,还有散架的木头。老周看见科长的头部露在水面浮沉不定,看起来已经体力不支,似乎无奈地朝他苦笑了一下。
  这时,岸上有人抛过来一根系着绳子的木头,喊着让他俩抓住。老周让科长接,他觉得科长年纪大了,比自己更需要。
  科长说:“你先去吧,我会来的。”
  那次海难,死了十多个人,大多是搭便船的老百姓。科长也死了,活生生的人,前几个小时还在一起聊天,现在却阴阳两隔。
  事后,老周大病了一场,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时的惨景,那些绝望呼喊救命的人们,还有科长那抹无奈的苦笑。
  据说老徐被救上来的时候,大腿被那个女人死死地抱着,人已经昏迷。后来,那个女人把老徐告了,说他见死不救,这个事情在县城闹得沸沸扬扬。老徐被撤了职,后来去了外地,再也没有踏上过县城半步。想来他要承受一辈子的良心不安,如果船早开一个小时,就不会遇到涨潮。当然,如果他们早有危险意识,不贪图方便,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当然,这都是无法更改的事实了。
  老周说完,用手摸了下自己额头上的疤痕,斜斜的直到太阳穴。他说,每天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段往事,做事再也不敢马虎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