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服务大局 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功立业

来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8-08-23 16:30:19 

解放思想   服务大局

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功立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王诗成

(王诗成厅长在共青团山东省委日照读书会上的讲座)

2009年10月28日

 

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工作时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任务,齐鲁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蓝色经济发展浪潮。下面,我结合多年来对海洋强省战略的研究,从“蓝色经济区”提出的国内外海洋发展的背景、重大战略意义、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蓝色经济区”的崛起建功立业,谈点认识和看法。

一、“蓝色经济区”提出的国内外海洋发展背景

(一)当今世界海洋发展态势与走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海洋问题正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事务。当前全球海洋发展呈现六大趋向。

1、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的认识在升华。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5世纪以前,海洋有“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②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海洋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④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之后,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已成为各种生态功能、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

海洋是资源宝库,陆地上有的资源海洋里都有,海洋海蕴藏着很多陆地上没有发现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海洋资源被发现,海洋资源的潜力巨大。

(1)海洋是食品资源基地。目前已知并被命名的海洋生物大约23万种,其中鱼类有15400余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总可捕捞量约2-3亿吨,目前实际捕捞量近1亿吨,提供了人类消费20%的动物蛋白。

(2)海洋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海底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350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200亿吨;海洋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80万亿立方米。海上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2004年达到34%。

(3)海洋是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人类在深洋底发现了极具战略价值的多金属结核,进入21世纪前后,又陆续发现了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等资源,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富集程度高、富含多金属元素、成矿速率快,有望成为21世纪人类即将开发的重要海底矿产资源之一。

(4)海洋是水资源基地。海洋是巨大的液体矿,约有13亿立方千米淡水。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超过3700万吨,海水直接利用的范围更广,今后人类必然越来越多地直接利用海水或进行海水淡化。

(5)海洋是再生能源基地。海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再生能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量的十几倍。许多国家近年来纷纷大力开发海洋能等新型能源。

(6)海洋是生产生活的空间资源。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海岸线l00公里的地区。滩涂和海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生活、娱乐和生产空间。许多沿海地区通过围海造地来扩展建设用地,利用岸线和水域建设港口码头和机场,划定海上废弃物处理场所,兴建水面和水下储藏场所等。

(7)海洋是世界交通的要道。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全球海运量的提升,自2000年以来,世界海运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06年达到74亿吨。从长期来看,世界海运量将维持高位增长。

2、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及走向

世界海洋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1982年通过、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着现代国际海洋法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公约》几乎对人类在海上的各项活动都进行了规范,被称为现代“海洋宪章”。1994年11月《公约》正式生效,我国于l996年5月批准加入,截至到2007年10月31日,已有155个国家和实体(欧共体)批准了该《公约》,其中包括132个沿海国家和19个内陆国家,使《公约》的普遍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公约》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例如,内水、领海、毗邻区、大陆架和公海等,进行了细化完善;二是制定了许多崭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包括专属经济区、群岛国、岛屿、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国际海底区域等制度,极大地扩大了沿海国对海洋的管辖权;三是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方面事务也进行了规定。

根据《公约》规定:

内水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领海宽度最大不得超过12海里。除了无害通过权,沿海国对领海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享有与陆地领土一样的主权。

毗连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的毗连沿海国领海的一带区域。沿海国在毗连区可以行使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律规章的实施以及惩治违反这些法律法规行为的管制权。

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开发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事项享有管辖权。根据此新制度,全球3.6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中将有l.09亿平方公里划归沿海国管辖,占海洋总面积约31%。

大陆架制度。《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若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继续延伸,则可以扩展到350海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主要是对于大陆架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权利;以及与专属经济区相同的管辖权。

公海是沿海国领海、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以外的海域。《公约》规定,“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各国都享有和平、自由的利用公海的权利。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指的是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区域”占世界海底总面积约69%,资源丰富。《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各国可以按照《公约》的规定勘探和开发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我国已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获准了西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3、海洋竞争日益加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从海洋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海洋战略。联合国总部设立了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办公室,在每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都要专门研究海洋事务。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世界各沿海国家都纷纷调整海洋发展战略,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比如:美国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欧盟发表了《海洋政策绿皮书》。日本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的权利当成不使用武力就能拓疆扩土的新机遇,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为447万平方公里,是其陆地国土面积的12倍,一旦他们的主张得以实现,届时日本的国土面积将由目前世界排名的59位跃升到前10位的行列。越共十届四中全会制定了《2020年海洋战略》,目标是越南要成为东南亚海洋经济强国,计划到2020年,海洋经济在越南GDP中的比重将达到53—55%。

世界各国对海洋如此巨大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方面,人类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付出了人口过度膨胀、陆地资源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沉重代价。人类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加快调整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努力为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寻求新的资源替代源泉。而地球上只有海洋才可能为人类提供新世纪所需要的一切。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西方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滞胀,相继走上了经济新自由主义,由此引发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使海洋经济基本与经济全球化保持同步发展。从过去的渔盐之利、舟辑之便到现有的交通要道、资源宝库,海洋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生产现代化的进展,海洋领域的竞争急剧升温。

4、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呈加速趋势

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异军突起,掀起全球蓝色革命四次浪潮:

一是以浅海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代表的渔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食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食物结构,拓展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渠道。

二是以造船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大提高了航运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是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了海洋资源利用,打开了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空间。

四是以海洋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特殊功能基因组为代表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将带来海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群。许多科学家预测,海洋科技是21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

进入新世纪,全球海洋科技呈现出如下趋势:重大海洋科技研究活动活跃,海洋环境科技研究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竞争激烈,深海技术发展迅速。海洋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海洋高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海洋高新技术的突破已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高新技术。例如,海上油田开发从勘察、钻探、开采和油气集输到提炼的全过程,几乎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海洋开发新的热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及发展。海洋新资源、新能源开发方兴未艾。相对于陆地上能源危机、资源危机,海洋新能源、新资源开发还是刚刚起步。海洋是资源宝库,一向被视为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开展“蓝色革命”的新构想,其含义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向蓝色的海洋索取人们所需要的、更多的优质水产品。海洋生物中还有着不同于陆地生物的生存条件,含有许多微量元素,以及高温、高压、无氧环境,使海洋生物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多种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天然活性产物。海洋能是一种蕴藏量极大的可再生能源,由于陆地上的矿物质燃料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向海洋要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国家能源政策的基石,由政府加大投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经长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国家。日本专门成立了海洋能委员会,并在海洋热能发电系统和热交换器技术领域领先美国。我国各种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为6.3亿千瓦,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正在加快发展百千瓦级的波浪、海流能机组及设备的产业化,并结合项目工程发展万千瓦级潮汐电站。近年来又发现在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人们称“可燃冰”,其完全燃烧后只剩下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绿色能源。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初步调查表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

5、全球产业向沿海转移的步伐加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难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

6、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全球变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并已被视为一种科学——全球变化科学。海洋在气候变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热容量是大气热容量的1000倍,海洋热量的净吸收能力因此远远高于大气。海气相互作用已被公认为气候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海洋上层吸收能量的数量变化对全世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还表层温度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会造成北半球的暴雨和洪涝灾害。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就会造成北半球出现干旱缺雨现象。

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平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温室效应是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导致的全球升温。海洋与温室效应也有着密切联系。海洋吸收和释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变化是影响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估计,全世界燃烧矿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年大约为50亿吨,其中25亿吨停留在大气中,其余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天然气水合物释放出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的甲烷容量的3000倍,如果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大量释放到大气中去,将对全球环境产生巨大的、不可想像的影响。此外,海洋热液活动产生的巨大热通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能量来源,它对气候变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近年来,全球气候呈现的异常现象,与海洋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几年发生的海洋强热带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2005年1年月印尼发生的海啸,造成40万人遇难,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造成上万人死亡和500亿美元经济损失。去年5月缅甸强热带风暴遇难者达7.7万人,这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二)我国海洋发展的新态势。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沿海分布着7300多个岛屿,岛岸线长达1.4万公里。频临的四个海区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一半以上面积与周边国家的主张有重叠。此外,远在东太平洋的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的海底资源开发区。

1、海洋发展进入国家重要决策。

近年来,海洋事业已进入国家高层的决策视野。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海洋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举措。在2006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去年又进一步强调:“我国在海洋上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当前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也来自海上。要高度重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发展权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海洋工作愈来愈重要,随着国力增强,海洋资源、环境、沿海、近海开发管理和科研任务将越来越繁重。”李克强副总理在今年春节慰问南北极和大洋考察队员时强调:“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世界各国在开发利用海洋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展望未来,谁不重视海洋,谁的发展空间就会被压缩。因此,海洋事业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海洋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战略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海洋规划提升为专章。去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指导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在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加强了国家海洋局的职能,增加了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对海洋经济运行的监测、评估以及对海洋经济布局的建议等职能。

2、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方兴未艾。

近年来,在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中,我国经济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依赖海洋。海洋对我国越来越重要的根本动因在于我国参与全球程度不断加深,所选择的全球化条件下的工业化模式和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日益提高的地位。我们国家抓住了全球化的机制,利用世界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选择了吸收外资、发展沿海加工贸易,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战略,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当前,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是世界为数不多的从经济全球化受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超过60%,大大高于世界主要大国的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已经超过25%,外资企业就业职工达到2400万人,连同相关就业人口,全国大约有一亿人的就业依赖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对我国越来越重要,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中国已占20%的份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中国占5%以上的份额。我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50%,有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将超过日本和欧洲之和,占世界贸易量的50%以上。对世界市场和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大,意味着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党委政府都把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各自做出了振兴地方经济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辽宁省依托临海区位优势,着力开发建设以沿黄渤海的锦州湾、营口沿海、大连长兴岛、花园口工业区、丹东沿海五个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所组成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构筑对外开放的全新优势。天津滨海新区依托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提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河北省把建设曹妃甸工业区作为“一号工程”,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深水大港,打造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江苏提出将江苏沿海地区设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打造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的国家发展重要战略区。目前,江苏沿海大开发已逐步进入国家层面决策阶段。上海在加快浦东新区建设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浙江省近几年也加快了海洋开发步伐。习近平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国务院刚刚批准了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从广东来看,5月26日国务院批复通过《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在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要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和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四个方面“先行先试”权。去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已经中西部发展的新高地。可以说,从北向南,沿海各省,均在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大战略位置,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大发展的空间和活力。

3、海洋开发与保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变化错综复杂,海洋战略地位空前突出,海洋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试图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海上战略利益。由于国际强权政治的存在和民族主义倾向的抬头,以及我国海洋开发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维护海洋权益、争夺海洋资源的形势日益呈现出尖锐复杂的局面,我国海洋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岛屿主权归属存在争议。

一是东海钓鱼岛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我国,对此我们有充分的事实和法理依据,但是近代以来,日本却采取种种非法手段,企图使侵占我国钓鱼岛的行为合法化、永久化。日本之所以不惜恶化两国政治关系,在钓鱼岛问题上得寸进尺,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图谋钓鱼岛的局部利益,而是着眼于更大的战略利益。从军事上看,钓鱼岛比第一岛链更靠近我国大陆和台湾,是我国海防的前哨,一旦被日方控制,就可以成为遏制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乃至走向太平洋的桥头堡;从政治上看,日方一旦拥有该岛领土主权,将在与我东海划界谈判中占据极为有利的主动地位;从经济上看,钓鱼岛周围海域有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一旦为日方所有,将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

二是南海岛礁问题。目前,在南海256个岛、礁、沙洲中,被实际控制的达50多个,其中越南占据了29个、菲律宾占据了8个、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而我国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在内仅占据了8个。南海周边国家注重在政治上、法律上寻找非法占有依据的同时,还大力加强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进行移民或发展观光旅游,以增加与我谈判的筹码。

海域划界存在争议。

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等8个海上邻国存在海域划界问题。争议海域面积达l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52%。在黄海,我国需与朝、韩两国划分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东海我国需与韩、日两国划界。现在,日本单方面在东海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而且采取了实际控制措施,而我国一贯坚持以自然延伸原则划分东海大陆架。我国在南海断续国界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各国主张的管辖海域分别侵入了我南海断续国界线内,其中越南主张的面积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主张的面积62万平方公里,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

海洋资源开发存在争议。

我国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海陆架鹿坡区分布着10个含油气盆。特别是南海油气可采资源量相当丰富。目前,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在我大陆架钻探油气资源,仅在南沙海域就打井1000余口,每年掠采的石油达6000万吨,相当于一个大庆。在东海,围绕“春晓油田”的开发,中日之间斗争也十分复杂。在渔业资源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渔业捕捞处处设置障碍,采取限制措施,日、韩、菲等国不断抓扣我渔船,经常引起海上渔业纠纷。

海上通道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美国在亚太驻有大量军队,形成了点线结合、纵深配置的军事基地体系。现在,又正在加紧调整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力图将我发展空间压缩在近海范围内,从海上方向对我构成战略围堵和封锁态势。日本海上扩张主义的思维十分明显,除了不断在东海挑起事端,加大争夺我海上利益的力度外,还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意图,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服务。目前,我国船舶出入的一些重要海峡和通道的安全,正越来越受到来自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威胁、日本军事扩张南下的钳制以及台独势力的干扰。我们面对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都处于美国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在南面,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战略石油通道和“海上生命线”。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60%是驶向中国的。一旦被封锁,我们的海上物流通道将被切断。

海洋灾害和生态安全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遍及中国沿海地区,成灾率很高。2005年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造成沿海ll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死亡(含失踪)371人。同时,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带来了严重的、长远的和潜在的海洋安全问题。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大,面临海洋生态安全威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其邻近河口、海湾的海洋环境问题日趋明显。部分海湾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近海海域污染范围l0年间扩大了l倍。海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突出,目前赤潮每年发生达60余次。海域“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许多沿海海域已经无鱼可捕。原油运输和海上石油开发等造成的原油泄漏事故不断发生,给事发海域的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海洋世纪,凸现海洋;蓝色经济,引领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谋远虑的,是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海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站在的全球战略高度,是在新一轮国际海洋激烈竞争中应对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海洋国家利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深刻认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蓝色经济区”的提出,吹响了我国向海洋进军的新号角

占地球表面积71%的广袤海洋,是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领域,是连接全球贸易和国际交往的交通要道。当今世界已进入全面开发保护海洋的新世纪。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

海洋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重要舞台。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逐鹿海洋、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乃大势所趋。进入被誉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后,海洋划界争端、海洋渔业资源争端、海底油气资源争端、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利用的竞争更加激烈。今后海洋领域的斗争将超出以往控制海上交通线、战略要地和通过海洋制约陆地的性质,发展到以海洋空间和资源为中心的对海洋本身的争夺,成为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争夺。争夺海洋的力量将由单纯的军事武装力量发展到政治外交力量、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洋科技力量与海洋军事力量、海洋管理力量相结合的综合海上力量。谁重视海洋,谁就赢得海洋发展的新空间。

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是站在的全球战略高度,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大势出发,面对我国海洋发展新形势与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吹响了向海洋进军的号角,对于我国加快蓝色经济发展,在新一轮国际海洋激烈竞争中应对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海洋国家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把“蓝色经济区”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是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的必然选择

我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300多个岛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和平利用公海和参入国际合作开发海洋资源的空间广阔,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92亿元,比上年增长l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涉海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达3218万人,比上年增加67万个就业岗位。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我国在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创造了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了80%以上的外资,生产着90%以上的出口产品。

随着全球海洋战略地位空前突出,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变化错综复杂。特别是伴随着海洋开发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维护海洋权益、争夺海洋资源的形势日益呈现出尖锐复杂的局面,我国海洋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岛屿主权归属问题、海域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海洋灾害和生态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面对中国海出现的激烈竞争与挑战,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基调的“蓝色经济区”建设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蓝色经济区是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蓝色经济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战略和特色的经济区,这一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是我国发展观念的重大转变和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蓝色经济区”有别于其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开放开发区,其主要特色表现在:其蓝色经济是以开发海洋资源为特征,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形态,注重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保护,注重海陆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把海洋和陆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这是中国传统国土观念的一次大转变、大解放,是民族海洋意识的大觉醒、大提高。“蓝色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和空间进一步引向海洋,进一步发掘和拓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战略创新,同时又拓展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层次和范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新实践、新高度、新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造,创新和发展,甚至可以说标志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标志着党的战略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建功立业

(一)山东选择了海洋,总书记选择了山东

山东是全国最早走向海洋的沿海省份,胡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既是对山东海洋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山东的信任和重托。

山东半岛具备了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客观条件。

一是领导优势。从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海上山东建设工程,这是我国第一个由省市提出的以开发海体资源为主导的海洋战略,到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到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一体两冀的海洋经济战略,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规划上呕心沥血,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今天,我们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姜异康书记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研究如何发挥海洋优势,深度开发海洋问题,不断探讨省委省政府在海洋开发过程中的指导和政策引导问题。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和运作下,我们今天才有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台。可以说,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国家的高度探讨国家海洋战略利益,与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发展海洋经济的谋略一拍即合,因此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战略。长期形成的领导优势是我省区别于其他兄弟省市最大的政治优势,因为一个有政治头脑、战略眼光的领导核心会始终把海洋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也是我们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有力的保障。

二是山东的海洋优势。山东省的海洋优势得天独厚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其他兄弟省市亦有各自的海洋优势,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科技优势等,都是各有所长。但这些都是初级资源,这些初级资源的积累正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山东省已经跨越了这个初级积累阶段,我们早已把区位、资源、科技和技术设施建设变成产业、经济优势,在资本运作、抢占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远远走在兄弟省市的前面,山东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海洋开发的领头羊。从1991年提出海上山东建设,经过18年的打造,我省海洋产业已发展到渔业、油气、盐业、造船、运输、旅游、化工、药物、海水利用、电力等20余个产业,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均位居全国首位。2008年,山东省的海洋GDP占省内GDP的17.2%,占全国海洋GDP的18%。另外,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基础设施位居前列。山东半岛不仅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打造蓝色经济区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东的海洋综合管理、山东的科技兴海走在全国前列,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优化升级;科学适度用海,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港口、造船等资源,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整治与修复海岸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二)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我省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于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向海洋是对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利用海洋是对经济发展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升。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就要立足环境保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蓝色经济发展水平。在发展方式上,以增强素质、提升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走以集成创新实现集成绩效,以立体发展创造综合效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新路子。在用海方式上,要有分散粗放利用向集中集约利用转变,重视海洋环境价值利用,科学开发滩涂,规模化开发海洋空间资源,优化岸线生产力布局,为产业基地化、集群式发展创造条件。在开发模式上,要由单一、独立功能性开发向立体、综合功能性开发转变,提升资源开发的关联度、延伸性和带动力,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生态保护上,坚持生态优先、海陆一体化治理,加大对流域、重点海域、重点海湾和近岸海域实施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在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上,以科技为支撑,着力培植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近一个时期优先重点发展八大海洋优势产业群。1、海洋生物产业群;2、现代高效渔业产业群;3、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群;4、海洋能源矿产产业群;5、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产业群;6、海洋文化旅游业产业群;7、海洋工程建筑业产业群;8、海洋环保产业群。

“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关系到山东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其重大意义可概括四个有利于:

一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推进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推进我省经济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探索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

三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发挥山东比较优势,在东部大开放中构建中日韩国际贸易和合作平台。

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促进山东半岛经济进一步崛起,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要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得天独厚的海洋综合优势,把山东半岛建设成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为我国蓝色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经验和示范。

(三)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建功立业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是总书记的重托,又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既是关系国家重大战略利益的大事,又是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每一个山东人都要为此感到自豪,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机遇意识和海洋意识。21世纪是海洋世纪,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深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必将促进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强大的海洋经济优势,推动全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要把开发海洋,发展沿海,联动全省,打造特色,形成共识;要用动态的、开放的、前瞻的眼光,来审视各个部门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要牢固树立“面向全球”、“面向全国”、“面向全省”的发展理念,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于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大局的发展理念。要跳出部门看半岛,跳出半岛看海洋,跳出海洋看世界;进一步提高对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尤其是青年干部,要积极投身入到蓝色经济开发浪潮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