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在经济版图上留下美丽蓝色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10 11:11:54 

■ 本报记者 王自堃


  8月的广东汕头,天空不时飘起细雨,滋润着这片改革开放的侨乡热土。因海而生、依海而立的汕头经济特区,起舞前沿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变迁。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史料记载,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成为首批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之一。

  汕头经济特区起步建设的1.6平方公里荒涂浅滩位于市区东部龙湖村西北侧。如今,极目远眺,柏油马路笔直宽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已经难觅当年特区发祥地的旧模样。

  特区建立后,汕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主动融入,加强对接,成为广东省首个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和海上包船旅游直航港口。

  汕头对台海上货运直航航线开通后,直航舱位经常供不应求。在该市有关部门力促下,负责汕台航运的公司将航班从每周一班增加到三班,并增添了从台中港中转东南亚地区的服务。

  在“以港兴市”的汕头市,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依托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优势,汕头形成了异常活跃的民营经济,并逐步建立起8大支柱产业和17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留下突出印记。

  汕头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带动了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统计显示,汕头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1年284.9亿元,增长到2017年642亿元,年均增长14.5%。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20.6%,提高到“十二五”时期的23.6%,高于同期全国9.6%、全省20.9%。


海岸“侨”牌开新局


  2014年,一个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因“侨”而立的试验区。

  “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海滩,到了晚上只能看到远处渔船上的灯火。”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开发管理中心项目管理科科长陈友增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

  2012年,为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振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汕头海湾新区,两年后,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新土地承载了新希望,拆违建、修道路,改善营商环境……“特区速度”在试验区重现:高标准规划建设汕头东海岸新城;东海岸大道通车,跻身广东沿海最美滨海公路;科创园落户并施工,粤东首个地下管廊也在此启动建设。

  经过3年多的建设,华侨试验区已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的“强力磁石”。截至目前,该试验区已投资落地项目18个,总投资额37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70%。


擦亮海洋生态“名片”


  汕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站在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楼4层凭窗眺望,繁忙的海滨路犹如一条流动的景观带,将车辆与绿地、海湾与公园串联成人海和谐的美景。

  海滨路不仅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市民们休闲漫步的滨海长廊。去年12月5日,汕头市政府根据国家海洋督察组(第五组)提出的整改要求,为维护内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强制清理拆除了海滨路沿岸码头的违法搭建物。

  该联合执法行动沿海岸线推进,对6个码头上存在的违章建筑一律予以拆除,总共清运废弃物20多车,恢复了码头原有面貌。

  汕头市正以南澳县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设立为契机,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全市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不断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此外,汕头市近几年连续启动“美丽海湾、美丽海岸、美丽海岛、美丽滨海湿地”等四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受损严重的海湾、岸滩、海岛等重要生境得到了修复。

  未来,汕头经济特区将抓住新时代再出发的历史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再创辉煌。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810/74901.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