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勇立潮头逐梦海洋,助推蓝色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03 14:02:06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背山面海,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包含着浓浓的海洋元素,这既是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又由区位特点决定。改革开放40年来,温州人通过筑梦扬帆,通过海洋走向世界。
 
  “蓝色引擎”助推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依托山水江海交融的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率先提出“陆海并举、综合开发、积极实施‘海上温州’”战略。
 
  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海洋在温州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中逐步发挥作用。出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打造“温州大宗散货港航物流基地”“温州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基地”“温州海洋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基地”“温州海洋科创产业基地”等四大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向海发展,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重视的一个领域。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更为温州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挑战。温州重点发展壮大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港航物流服务等新兴产业,扶优扶强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等优势产业,突出培育海洋科技、信息、金融、环保等涉海服务业,更是利用港口、海岛、水系、海湾、沿海区县等“一二三四五”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依托这些重要的海洋资源平台,温州的海洋经济持续发力,真正成为新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引擎”。“十二五”期间,温州市海洋经济总值年均增长约14.4%,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约790亿元,在7个沿海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海洋生产总值占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13.8%上升为17.1%,对全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增大。
 
  管好用好海洋资源
 
  40年来,温州始终围绕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进行管理。
 
  在洞头区,强化海陆统筹规划,探索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的“多规合一”管理方式;在瓯江口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展集蓝色产业集聚、滨海品质新城、海洋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国家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温州湾蓝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海、产、城融合发展的海洋资源利用新模式;全力推进“智慧海洋”项目建设,率先实施海洋生态实时在线监测……一系列措施为海洋资源合理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至今,温州获批各类用海总规模30多万亩,围绕海陆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建设、海域管理机制优化谋篇布局。
 
  2017年3月9日,温州成功获批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这为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改革动能。
 
  根据原国家海洋局批复方案,温州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凸显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再造、用海机制体制优化三大亮点,并作为浙江省28个国家级改革项目之一,写入了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海域综合管控在温州地方的探索已初步取得成效。数据显示,在苍南县赤溪镇、霞关镇、沿浦镇和大渔镇等地创新推行紫菜养殖海域二级发包管理,辖区内8.7万亩养殖海域通过数字监测,确认承包经营范围,进行规范管控,同时规划建设航道、水流空间等配套设施,提升海涂生产效益。如今,涉养殖的39个村按比例可获租金分红480多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海涂养殖成为当地一景。
 
  陆海联动,生态护海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坚持海陆联动,深入开展湿地修复、银色沙滩岸滩整治、蓝色海湾综合治理、生态海岛保护修复等工程,守护蓝色的海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州加强海洋环境监管,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近岸海域布设了监测站点400多个,成为全国布控监测站位最密集的海域之一。启动“智慧海洋”工程,通过搭建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高海洋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温州全面推行“滩长制”,探索建立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机制,持续加大海洋污染防控和治理力度。苍南县主动放弃已经审批的大渔湾围垦工程,通过“退围还湾”打造7万亩“海上田园”,成为温州海洋生态建设一个样板。
 
  作为全国首批18个“蓝色海湾”实施城市之一,温州通过一系列措施,直接带动海岛环境提升、旅游发展、渔民增收等多方效益。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8-03/52348.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