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山东省威海南海新区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育苗大棚内,于丽云在日本草莓育苗专家的指导下熟练地进行着育苗工作。作为威海南海新区小观镇庙东村的建档贫困户,多亏了“富民生产贷”的扶贫模式,让于丽云完成了从一名困难农村妇女到一名草莓种植能手的转变。
“富民生产贷”扶贫模式是南海新区推进精准扶贫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扶贫模式:企业贷款有优惠,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30%、财政年贴息3%,企业每贷款5万元,就帮扶一户贫困户,帮扶资金分工资性收入给付和直接发放帮扶资金两种方式。
贫困户于丽云顺利搭上了这趟“扶贫直通车”,成为万和七彩农业科技的一名定向帮扶户,并在该公司工作获得工资。“赶上好政策,生活有奔头,再也不用为了家庭生计发愁了。”有了稳定收入来源的于丽云,话语里透着一股轻松。
像于丽云这样走在脱贫路上的人还有很多。“‘富民生产贷’的帮扶方式主要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失去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也可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劳动脱贫。”威海南海新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道。截至目前,威海南海新区先后办理“富民生产贷”业务2起,发放贷款1000万元。中恒管桩和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申请“富民生产贷”500万元,与区内200名建档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大部分为直接发放帮扶资金的方式。
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育苗大棚
“富民生产贷”扶贫模式在为贫困户带来生活希望的同时,也为扶贫企业扩大生产带来资金活水。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种模式下,成为扶贫企业的“领跑者”。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省级龙头扶贫产业,依托“富民生产贷”,获得了贷款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今年预计新增大棚20个,可创造近200个就业岗位。”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志刚说,除了定向帮扶不能参加就业的贫困户,他们还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且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最大限度地带动贫困户脱贫。
“富民生产贷”的扶贫模式让政府、企业、贫困群众成为一体,通过发展扶贫农业,促进产业富民,推动着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为了确保每一笔项目资金都能够扶持企业,推动产业项目,并辐射一定贫困人口,威海南海新区还加大对扶贫贷款的监督检查,层层落实资金投向责任制,确保款项全部用于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和扶贫,坚决杜绝任何与增收脱贫无关的支出,确保贷款真正用到贫困户脱贫致富上来,发挥其最大效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8/7/20/art_46307_139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