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东海与温州监测中心首次联合开展监测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7-18 14:36:08 

13.png

       日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与浙江温州中心站联合开展外业监测,在浙江温州、台州近岸海域近400个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获取了样品近1万份,现场数据5000余组。
 
  此次监测,是两单位首次联合开展监测作业,涵盖化学、物理海洋、生物生态等专业领域。获取的样品、数据,将为判断了解海域环境,评价海域健康状况提供有力支撑。
 
  “摇晃”出海
 
  “怎么上岸了还是感觉码头都在晃?不过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第一天采样回到岸边,台州监测组组员赵恒博士由衷感叹,“温州近岸海域海况比中心长期作业的长江口海域要恶劣得多,小船晃得实在太厉害了!”
 
  从事海洋监测的人都知道,出海作业十分艰苦。此次监测,由于作业海域在近岸,搭乘的都是几十吨的小渔船,抗风浪能力差、条件简陋,再加上手摇绞车这种传统采集水样的作业方式,让调查人员备感艰辛。
 
  第一天出海前,天气预报海面风平浪静、海况条件较好,作业组长决定先完成最远处的站位作业。但是由于小船只有1米的吃水深度,刚出港船身就立刻摇晃起来,监测人员不得不“集体嗑药”,以便继续作业。
 
  艰难采样
 
  监测作业第4天,海域风浪明显增大,小船在风浪中艰难前行。
 
  “当天的监测站位特别多,站位距离较远。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几乎每个站位都要采集两倍的样品,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大家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临行之前,温州中心站长期在该海域开展监测工作的戴开友提前嘱咐大家。
 
  最艰苦的莫过于采集生物生态样品,负责底栖生物采样的秦玉涛按照要求,每个站位都要用抓泥斗抓泥4次,然后将数十公斤的泥样通过脚踩、手捏、海水冲洗,筛选出沉积物。这绝对是一个体力活。
 
  在筛选最外侧海域的沉积物泥样时,由于船摇晃得太厉害,人高马大的山东汉子秦玉涛最终也没能忍住晕船的困扰,满是泥巴的双手捂着嘴巴呕吐起来。
 
  “注意安全,抓着船舷的栏板。”旁边的同事一边扶着秦玉涛一边说,“直接吐就行了,不用跑那么远。”
 
  “那可不行,万一污染了样品,分析起来就不准确了。”秦玉涛说。
 
  涉险回港
 
  台州海域的渔船停靠码头条件简陋,船停泊在湾内,样品和人员须换乘更小的接驳船抵达岸上。监测组刚到码头,恰巧遇到一波低气压和涌浪前锋。接驳船无法靠近,“船老大”只能派出一艘吨位稍大一点儿的应急玻璃钢船接驳。
 
  风浪中,抛锚的渔船难以抵挡风浪,船体剧烈摇摆,倾斜得厉害。玻璃钢船虽然速度快,但摇摆的幅度更加剧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好不容易贴近渔船,不料一个巨浪打来,用于固定位置的缆绳突然绷断脱落。
 
  面对恶劣的海况,领队、组长与船长决定等候时机,待风浪稍小、两艘船相对稳定时再快速转移。
 
  又经过半个多小时努力,大家终于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安全地转移了人员和样品。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7-18/51754.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