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从辽宁到内蒙古,再到天津的滨海新区,自曝家丑似乎成了一股潮流。最新的名单里,加上了山东。
春节刚过,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的一篇讲话刷了屏,万字篇幅的讲话中指出山东多项不足,一篇《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文章更达到两百万级阅读量。
山东真的落后了吗?落后在哪?
1
迈入发达地区的山东
2017年,山东GDP突破7万亿元,紧随广东和江苏,位居全国第三位。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除了1978年排在全国第四,山东GDP总量从未跌出过前三,一直以强省的身份出现。甚至在1982-1985年,山东更是连续三年称霸全国。
就在刘家义讲话后两天,齐鲁网发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中称:
根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山东人均GDP达到72851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首次突破1万美元。而人均1万美元是公认的发达国家水平,按这个标准测算意味着山东全省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这份成绩单放在全国来讲,也算是TOP10水平,山东成为全国第九个人均GDP破万美元的省份。排在前面的,是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
都已经进入发达地区水平了,哪来的“落后”?
2
山东落后在哪?
在刘家义的讲话中,大概指出了“落后”的几个方面:
1与广东江苏差距拉大
▲图片来源:凤凰新闻
山东从“被别人追着跑变成追着别人跑”,“别人”说的正是也只能是广东和江苏。比如2008年与江苏只有50亿的差距,到了2017年变成了13200亿,差距拉大了264倍,确实有些吓人。
但把目光放在全国,被拉开的何止是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和广东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更不用提更后面的省份。不是山东跑的慢了,而是广东、江苏跑的太快了。
科技创新差距最明显
最根本的还是产业结构没能跟上转型升级的潮流。
比如主导产业,山东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
比如能耗水平,山东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全国第一;
比如互联网创新,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山东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
这些差距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更为直观:
2008年似乎是个分水岭。差距被拉大的十年,却被耽误了一个时代。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之后的“四万亿”刺激,带动国内不少省份开始产业转型升级,如广东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速推动“腾笼换鸟”;江苏实施产业高端发展、信息化引领等六大行动,推动产业向“高轻优强”调整优化……
显然,山东没能及时跟上“标兵”的步伐。甚至,连实力远不如自己的贵州,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后,都成为刘家义点名要学习的对象。
3金融领域没有优势
如今的世界,是科技称霸、金融称雄的时代。山东在科技创新上的落后,也同样体现在金融上。
刘家义在讲话中列了一个数据:
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基金规模仅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
再比如,山东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足200家,虽跻身国内省份前十,但与广东、浙江、江苏的差距也够大。总市值上,山东也仅是广东的1/5、浙江的1/2。
总结起来,就是山东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结构严重失衡。在如今科技、金融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中,山东已无法跟上步伐。
这也是为什么,山东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才有了刘家义的这句总结:
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对全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一个大拖累。
3
区域经济的尴尬
在此前笔者两篇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文章中,分析过这一区域面临的尴尬情况。
没有国家级大战略、没有国家级城市群、没有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区域经济的境遇更加尴尬。刘家义直接指出:
向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向南,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勃,其龙头上海正全力申建自由贸易港,将引领长江经济带进入发展新阶段,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
向西,中原经济区异军突起,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铁网等重大建设蓬勃展开,区域发展地位猛升。
身边被国家战略、国家城市群围绕,山东“三面合围”,突围的困难程度顿时增加。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