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主研发的疏浚重器“天鲲号”试航成功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6-13 15:20:25 

      本报讯 6月12日,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试航经由长江口北角开往浙江花鸟山海域进行。海试全面检测并验证了船舶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等都经过了实操考验。还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了调试校正。
  “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它的姊妹船“天鲸号”每小时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填满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天鲲号”疏浚能力进一步提升,风化岩、岩石、淤泥、黏土等不同土质均不在话下,最大排距达15公里,称它“削岩如泥”毫不夸张。天航局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丁树友说,“天鲲号”是迄今为止我国疏浚业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
  在“天鲲号”的操控室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了航行台和疏浚台,这套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智能自动挖泥。在船体上层居住区域和主船体甲板之间,有多个气囊进行隔离。这是“天鲲号”首创的气动减震装置。148只柔性气囊挖泥时充满气体,有效缓冲船体工作状态下的震动。为适应恶劣海况,“天鲲号”做了诸多改进。船的桥架重量高达1600吨,可满足挖掘高强度岩石的需要。桥架配置了世界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能确保船舶在大风浪工况下的施工安全。船上配备的三缆定位系统,可适应4米高的波浪。
  重型挖泥船属于高技术含量、资金密集型国家重要基础装备。过去,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心技术。在天航局投资建造的“天鲸号”诞生前,我国重型挖泥船进口比例高达八九成。1966年从荷兰引进自航耙吸船“津航浚102”轮时,天航局曾花费了高价。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静波表示,我国只有实现重型挖泥船的自主设计建造,才能不受制于人,实现河道疏浚、航道开挖、海疆建设的独立自主。
  “天鲸号”迈出了中国大型疏浚装备国产化第一步。“天鲲号”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是首艘国内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费龙认为。 (辛华)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613/73775.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