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真心守护“那片蓝”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6-07 10:59:35 

志愿者在种植红树苗

 

■ 本报记者 孙安然

 

  今年6月1日,正值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立11周年,作为一个以保护海洋环境为主旨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协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55支蓝丝带海洋保护队伍,志愿者接近10万人,开展“蓝丝带”活动近千次,积极向公众传递了海洋环保理念,为提升公众海洋意识付出了辛勤努力。
  自协会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海洋人物”,至今已经过去8年,这份荣誉,始终激励着协会在保护海洋环境、宣传海洋意识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近几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陆续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了多次海洋环境调查,如海岸线环保徒步调查、港口污染源调查、沙滩垃圾碎片调查、红树林类群调查等,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通过调查,我们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的海洋环保宣传方案。”协会第三任会长郑文春告诉记者,例如,面对青少年群体,主要通过组织专家进校园开讲座、编写海洋题材的书籍等,宣传海洋知识,培养青少年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对于渔民群体,则以普及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海洋类法律法规为主,促进渔民意识的提升。
  在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方面,协会不仅在海口、湛江等地建立了红树林巡护队伍,还在三亚铁炉港地区开展了红树林复植工作,并与专家一起,对珊瑚礁恢复等进行了科学研究。
  近年来,协会每年最常规的活动之一就是净滩,即清洁沙滩上的垃圾。
  “协会与各地高校、企业及志愿者共同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海洋保护网络,每年都会组织数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净滩活动。”郑文春介绍道。
  烈日炎炎,在大东海、亚龙湾等热门旅游区,经常会看到协会志愿者捡拾垃圾的身影……
  郑文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行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海洋意识。”
  近两年,协会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渔村的转型问题。
  “帮助渔村转型可以在提高渔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有效减少海洋垃圾污染,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压力。”郑文春说,协会由此设计并实施了海南梅联村渔业社区共管模式示范项目,在村内组建社区共管队伍,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旅游开发、垃圾清理等,如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协会还积极在国际海洋保护领域发声,踊跃参与各种国际海洋环保项目。2016年,协会曾作为中方民间组织代表,参加了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蓝色海洋”公共宣传活动,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努力不会白费,协会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协会连续获得2013年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第三届中国公益节最佳公益组织奖、2015年首批“全国先进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
  保护海洋环境的脚步不会停。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履行海洋人物的责任和义务,用行动和真心呵护“那片蓝”。“多年的海洋环保宣传工作,让我们明白保护海洋仅靠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知识。”郑文春说,协会将继续加强志愿者的海洋专业知识学习,做到学以致用,让海洋环保行动更有效。
  同时,协会还将继续扩大海洋环保队伍,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用自己的一份力,呵护蔚蓝海洋。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607/73705.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