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岸滩上搭建临时棚屋,建设生产生活建筑,既会破坏海洋生态,也是违法行为。”日前,天津海洋局汉沽海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前几日一样,来到大神堂村岸滩上向周边渔民、居民宣传保护海洋的相关法规。
开展专项整治 保护海洋环境
寨上街大神堂村是滨海新区最东边的一个渔村,也是天津至今唯一保持传统打渔作业的渔村,被称为天津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2000多名渔民、近100条渔船,一早出海打渔,傍晚回港卖掉海货,大多数渔民依然保持这样的传统生活方式,靠海吃海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生活方式。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新区渔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天津及滨海新区积极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海洋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天津海洋局也启动了岸滩专项整治,清整净化岸滩环境,进一步保护海洋生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岸滩专项整治和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汉沽海洋管理处注重向村民宣传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引导公众爱护海洋。
加强监管 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一手拿夹子一手提垃圾袋,将烟蒂、烧烤木棍、塑料瓶夹出……日前,汉沽海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专业保洁人员分工合作,手持夹钳、垃圾袋等工具,沿着岸滩对破塑料布、饮料瓶、废纸、烟头、渔网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归纳。据了解,汉沽海洋管理处成立了岸线整治小组,定期巡查,加大整治和监管力度,用地毯式搜索对海滩上垃圾进行清理,并将海漂垃圾捡上岸,清理完的生活垃圾一包包堆放在岸边,统一用垃圾车运走,进行无公害处理。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入海排污口摸底调查,针对1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专项监测。
据介绍,渤海作为半封闭型内海,海域面积小、水体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天津管辖海域位于渤海湾底,水体自净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岸海域水体质量的改善能力。近年来,天津市建立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系统分析前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成果,制定《天津市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以近岸海域水质考核为切入点,开展排放总量评估,科学制定入海排污控制目标,强化总量控制与“河长制”的衔接联动,逐步建立健全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综合提升入海污染防控治理能力。
专项修复资金 保护海洋生态
岸滩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针对滨海新区北部片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定位,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不仅可以提升海洋环境质量,为人们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推动生态与生活紧密结合,促进生态与人文相互融合,而且可以提升海洋开发潜力,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据了解,天津海洋局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修复岸滩,汉沽海洋管理处在日常的巡查中,发现破损的岸滩会随时上报天津海洋局,根据原有的生态地貌给予修复。
“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外地游客熟知的旅游胜地,来新区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优质的海滩资源是新区旅游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净滩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汉沽海洋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说,保持干净清洁的岸滩环境,能为外来游客留下好印象,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滨海新区的知名度和魅力。岸滩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有效修复岸线、岸滩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海洋环境保护水平,促进旅游服务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刘芸)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guonei/2018-06-01/50463.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