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在青岛新区筹建
近日,中科院正式批在青岛筹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这是中科院继北京、上海、合肥之后批准建设的第四个大科学研究中心!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落户于新区的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以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为目标,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机构共同建设。
中心以开拓交叉前沿领域、建设美丽健康海洋、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为重要使命,将实现中科院先进科技创新设施、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山东集聚,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框架体系
中心简介
2018年 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筹建,中心按照院党组“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新机制”的建设思路,以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等为重要使命,以“两所融合”、“科教融合”为载体,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由海洋科考船队、开放支撑平台、核心科研单元和交叉研究集群等组成的基本框架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促进科教融合,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和面向国内外的协同创新基地,促进“三重大”成果产出,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构架体系
《中国科学院关于批准筹建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同意成立以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所长王凡为组长,由其他12家共建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筹建工作组。筹建工作组全面负责中心筹建工作,负责大科学研究中心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
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参照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建设运行,做到“统一目标、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构建资源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的高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将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相关优势研究力量,组织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研究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打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灾害防控等领域的交叉研究集群,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等为重要使命,创新“中心主战、平台主建”的改革发展模式,构建由海洋科考船队、开放支撑平台、核心科研单元和交叉研究集群等组成的基本框架体系。
海洋科考船队
海洋科考船队是中心的核心支撑平台,由隶属于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海所和深海所的10艘科考船,以及青岛、广州两个海洋科学考察船码头和岸基基地共同组成。
科考船队建设以“四统一、三统筹、双闭环”的管理理念为中心,致力于提升海洋科考船队运行效率和共享水平;推进船舶船基探测平台、岸基支撑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样品数据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统筹利用各平台资源,有力支撑海洋科学研究。
开放支撑平台
开放支撑平台在融合优化院海洋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野外台站、海洋观测网络以及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基础上构建。
通过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水平;系统融合胶州湾站、长江口站、牟平站、黄河口站和黄海浮标观测网、东海浮标观测网、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构建“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基于海洋科考及观测网络,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系统集成、高效共享、综合展示的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服务于海洋科学发现和管理决策。
核心科研单元
核心科研单元主要依托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围绕建设美丽健康海洋、开拓交叉前沿领域、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等重要使命,依托院海洋科考船队,联合“四站三网”观测网络、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开放支撑平台,聚焦“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汇聚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海洋生命过程认知与生物资源绿色发展三大研究方向和“‘一带一路’海洋科技合作行动”。
以海洋所和烟台海岸带所的学科融合带动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融合,形成立足海岸带和近海、挺进深海大洋的发展格局,推进“三重大”成果产出。
交叉研究集群
交叉研究集群位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内,由海洋所、声学所、地质与地球所、大气所、微生物所、大连化物所、沈阳自动化所、青岛能源所、烟台海岸带所、上海药物所、南海所、广州地化所、深海所等13家单位共同建设,集聚各所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高技术领域的优势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推进海洋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组建海洋新兴产业研发单元。
包括: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单元、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单元、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研发单元、海洋新能源利用研发单元、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单元、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单元、海洋灾害防控技术研发单元等,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研发水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我国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科院在全国已经启动了三个“大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上海张江、合肥的大科学中心都已经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当中。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说,青岛的海洋大科学中心是中科院的第四个项目,希望它在筹建成功之后,也能顺利跻身‘国家队’。”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13家成员单位LOGO
名词解释:大科学
大科学,英文名称megascien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通常指投资强度大、研究规模综合性高,同时依赖于各种重大科研设施作为支撑开展的复杂型科学研究活动。从运行模式来看,大科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科学家个人之间的合作、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的对等合作(一般有协议书)、政府间的合作(有国家级协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研究ITER、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强子对撞机LHC等)。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旨在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相关优势研究力量,组织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深入促进科教融合。
信息来源:青岛西海岸发布;科学网 廖洋 王敏 原题: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开启首航 执行“透明海洋”工程 调查渤黄海断面。中科院海洋所;青岛创客;青岛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