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山东建设
齐鲁周刊记者 李存琛
还天空以明净,还群山以葱郁,还游鱼以欢跃……当人类工业化文明进程与生态环境对立几百年后,原本生于自然的人们开始寻求回归,把关怀和责任从人与人扩大到人与自然,使得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到来。
1月11日,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成立,给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环境压力下的突破
对自然的崇拜和畏惧,使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保持了与自然的原始和谐统一。而在工业文明时代,伴随着认知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人类开始过度消耗资源,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随之而来的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一次次“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等极端气象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世界如此,中国也如此。
对山东而言,建设生态文明则具有特殊意义。山东是工业强省,拥有大量资源类企业和制造类企业,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对山东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巨大。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自2004年开始酝酿筹办,历时4年多,于2009年1月11曰在济南召开了成立大会。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给大会发来贺信,副省长李兆前会见了与会代表并提出明确要求,原副省长、现任山东慈善总会会长谢玉堂出席会议。会上,谢玉堂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刘爱军当选为会长。
研究会是由山东省致力于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全省性、学术化、非营利性社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它的成立为推动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应立法保护
会见部分与会代表时,李兆前副省长要求,研究会成立后要不断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他说:“研究会要广泛招募会员,使更多人参与进来,尤其是企业家。让企业领导者参与到环保当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扩大研究会的影响力。”
在发展规模,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更要把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做出成绩,给社会提供实用的研究成果,在政策层面上给政府提供建议。“理论成果出来之后,还要把它推广出去,加强研究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术理论最快的转换成社会效益。”
李兆前还要求,有关部门要支持研究会的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要上升到文化层次,使老百姓能够自觉的建立生态意识。而文化最终要落到工程上,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做出实质贡献。”
山东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紧迫,李兆前说:“2008年省环保局接待上访2400多件,93%左右有关大气和水污染,还有5%有关建筑垃圾污染。这些都是我们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进入决策层甚至法律层面,形成政策甚至法律的保护;另~方面则要进入老百姓层面,广泛的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拥挤的交通也是污染源
在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原副省长谢玉堂的讲话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谢玉堂表示,济南的城市交通日益拥挤,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变的越来越严重。他说:“汽车在以低于20迈的速度行驶时,尾气排放是最严重的。而济南私家车的增多致使交通运行陷入低速,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在这种条件下,改善交通也就是改善环境。”现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对济南来说是机遇。这也要求生态文明研究会能够高效的运用这个机遇,加快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谢玉堂称关键问题是事在人为。他举例说,千佛山后侧哪有一点土壤?可是千佛山后侧的绿化几乎达到l00%。没有土壤照样可以长树,关键问题是事在人为,把它植上树、看起来、保护起来,就可以发展。其他荒山的治理就可以像千佛山一样,让每个山头都披上绿装。
在成立大会上,研究会会长刘爱军说:“目前,我国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很难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一些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单打独斗,仅依靠个人力量写一些文章,提一些观点,难以形成有效的理论成果,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研究会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表示,生态文明研究会将建立完备的工作运行机制,创建理论研究载体,以丛书和期刊等形式,为会员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创造有力条件。通过举办生态文明论坛等学术活动,促进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提供建议。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的成立,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齐鲁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脉搏。
200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