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 换一种方式“靠海吃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4-24 13:36:39 

■ 本报记者 郭媛媛


  302个岛屿、351公里海岸线、2700平方公里海域,特有的海岛、海洋自然资源,赋予温州洞头广阔的发展前景。近日,温州洞头区出台《温州市洞头区海洋强区“5431”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至2020年初步实现海洋强区建设目标,实施30个以上的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靠海吃海,海洋经济产业一直是洞头的支柱型产业。事实证明,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自2016年7月温州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实施以来,洞头把蓝色海湾整治作为海上花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一号工程”,在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指导督促下,统筹发力,全面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修复生态 打造蓝色海湾


  今年2月,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表彰了201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温州洞头区被评为“全省2017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区”。

  这项荣誉的获得,与洞头区修复生态,打造蓝色海湾,换一种方式“靠海吃海”的思路密不可分。2017年,洞头区坚持以“花园村庄”建设为主抓手,投入资金5.5亿元,建成17个“生态、村居、产业、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的花园村庄,重点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沙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当地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包括整治修复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生态廊道岸线17.8公里,修复沙滩面积16.84万平方米,清淤疏浚160万立方米,提升南塘湾湿地公园330亩,进而使海湾、岸线焕然一新,也让洞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海洋生态的修复必将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移步换景,处处是景”的目标,同时与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衔接,洞头目前正在建设46公里的环岛海洋生态廊道,计划投资10亿元。同时,大力整治修复环洞头本岛海岸线,打通全岛沿海观景通道。

  洞头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重点针对一批影响海岛海洋环境面貌的突出问题。在东沙渔港疏浚工程中,洞头区完成清淤疏浚64万立方米,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有效解决了以往因港池淤积造成避风条件下降,渔船经常发生碰撞事故的问题,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


环境提升 旅游方兴未艾


  通过岸线资源整治修复、沿海村居改造升级、生态廊道建设、花园村庄打造等项目,洞头的海岸线靓了、海岛美了、村容村貌改观了,旅游业随之而兴。

  2017年七夕节,新修复的洞头区东岙村沙滩格外热闹。1万多平方米的沙滩成了游客聚集的地方,村里50多家民宿一房难求。全年旅游产值就达1200万元。

  环境好了,机制活了,过去“上门找投资”,如今成了“投资找上门”。半屏岛上的金岙村,一年前还是个脏乱差的后进村,经过整治,村容村貌大变样。去年,该村进入了台湾101民宿的视野,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整村开发。

  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渔村,在洞头区越来越多。目前位于蓝色海湾整治区域的渔家民宿达151家,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1000多渔民顺利转产转业。


生态“杠杆”撬动产业崛起


  “现在来洞头的人都会觉得,这里的农村要比城区好,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洞头区区长林霞说,同样是“靠海吃海”,现在洞头要走的路是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必须要保持不再围垦的定力,坚守海洋特色,谋划海岛发展新愿景。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就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洞头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温州市洞头区海洋强区“5431”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让洞头站在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上。根据行动方案,未来3年,洞头区将重点搭建产城融合、现代物流、全域旅游、现代渔业、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发展现代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四大产业。以项目作为抓手,继续扩大有效投资,计划安排海洋经济重大项目30个以上,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养殖、临港石化、港口物流、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旅游休闲、健康运动、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项目,到2020年力求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424/7294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