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李鹏 杨晓佼
风生水起北部湾,逐浪扬帆防城港。今年,防城港已建港50周年。防城港从昔日的边陲小码头,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5亿吨吞吐能力,并与全球250个港口通航的港工贸协调发展的西部大港。北部湾三港中,防城港是历史最悠久、功能最齐全、吞吐能力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港口,为广西乃至大西南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防城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委书记李延强表示,防城港将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和多重机遇叠加的东风,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好向海经济”的嘱托,建设成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口,全力打造“千万标箱”大港,努力构建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碧海蓝天带火旅游产业
4月3日,记者走进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红树林郁郁葱葱,不时腾起一群群的飞鸟。
防城港市有580公里海岸线,红树林面积有3330多公顷,是全球三大环境资金国际红树林示范区之一。该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连续多年居广西首位。
良好的海洋生态大大促进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市旅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034.01万人次,同比增长28.28%;旅游总消费169.1亿元,同比增长30.85%。其中,防城港市港口区全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7.8%,旅游消费同比增长65.2%。迅猛的增长态势,为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防城港市旅游产业依托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和“边、山、海、民”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中越边境跨国旅游、森林养生度假、民族风情等产品体系,初步形成边海特色旅游带,“上山下海又出国”的旅游品牌受欢迎。
目前,防城港市已建成和在建的景区景点60多个,国家A级景区12家,新建续建旅游项目100多个。
项目带动 夯实向海经济基础
3月28日,桂海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在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工。当天开工的项目还有43个,总投资72.5亿元,拉开了该市“项目集中开竣工周”活动序幕。
在边海经济带的版图中,防城港市把重点放在做大做强向海经济带上,计划打造形成面向东盟、辐射内地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在2017海上丝绸之路——防城港海洋渔业论坛上,有19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84.07亿元。重点推动东兴市跨境合作区水产品加工区、江平工业园海洋产业园、冲榄工业园水产品加工区以及企沙中心渔港水产品加工区建设,建设面向东盟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防城港有亿吨大港优势,“十百千”项目计划中的十个重大项目全部集中在港口。
防城港市港口区依托沿海临港区位优势和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等平台,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食品、能源、石化、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6+1”产业集群。去年1月~11月,港口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147.01亿元,增长26.6%。
通道经济增添海洋经济新抓手
防城港是中国两个沿边又沿海的城市之一,毗邻东盟,成为大西南乃至中部地区的出海大通道。市委、市政府以实施“南向海陆通道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大企业青睐大港口。随着中国新一轮产业布局战略向沿海转移,防城港临港工业园迎来了投资700多亿元的钢铁基地、投资700多亿元核电基地、投资300多亿元的铝业基地、投资400多亿元的镍铜基地,还有已经建成的粮油基地和磷酸基地,以及数百个配套这些大企业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需要依托大港口大码头,进一步加快向海通道建设迫在眉睫。防城港顺势而为,不断提升集疏运能力,加快渔氵万港区泊位、榕木江西港点泊位等续建项目建设;准备开工建设东湾潭油航道、潭油作业区泊位、云约江作业区泊位等重点港口项目前期工作,即将启动赤沙作业区钢铁基地码头两个20万吨级1-2号泊位、一个10万吨级泊位和1.8公里岸线码头规划。
防城港着力推进建设南向通道沿线铁路、公路、海港、口岸、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以公铁联运、公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为辅的多式联运体系,建成连接东盟国家重要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413/727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