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出西北太平洋和黄渤东海海洋生态水质预报系统
本报讯(记者 方正飞)日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出西北太平洋和黄渤东海海洋生态水质预报系统,并发布相关海域海水溶解氧、叶绿素、铵盐、硝酸盐等海洋生态水质预报。该系统的研发,填补了我国在海洋生态业务化预报领域的空白。
预报中心环境室生态组组长杨静介绍,通过对渤海、黄海、长江口、南海以及邻近海域物理—生态耦合模型研究的不断摸索,预报中心研发了该系统,实现了黄渤东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水溶解氧、叶绿素、铵盐、硝酸盐等生态水质预报产品业务化自动运行。目前,预报中心网站已开始面向公众推出未来5天黄渤东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环境预报产品。
据悉,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区域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预报模式开始探索运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建立了对赤潮、缺氧和珊瑚白化等近岸灾害性事件的预报系统。英国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利用欧洲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模型,对生态环境的准预报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但并未对外发布业务化预报产品。意大利在地中海建立了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可提供地中海生态要素的数值预报产品。杨静说:“总体而言,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预报在国际上还处于前沿探索阶段,可靠的、特别是包含基本生态环境变量的中短期预报系统很少,准确的海洋生态环境预报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海洋预报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近海不同海区开展了一些海洋生态动力过程的模拟研究工作,但大多处于基础研究层面,缺乏针对特定海域细致的生态模型参数优化系统研究,难以形成可靠的海洋生态环境业务化预报。该系统开展的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低营养级预报,包括叶绿素、溶解氧、营养盐等生态要素,这些要素与赤潮、绿潮、水母暴发性繁殖造成的白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下一步,预报中心将对现有的生态数值产品开展释用研究,开发水质等级变化、富营养化趋势预测、赤潮发生风险等预报产品。从海洋生态环境预报技术发展和需求方面考虑,未来还将开展大型鱼类等海洋生物高营养级的生态预报,如渔场预测等。......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403/725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