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格局多元态势

来源:记者皇甫平丽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8:48 

国际能源格局多元态势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9-01-13)

无论2009年油价走向如何,国际能源格局仍将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皇甫平丽

由于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幅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国际油价7日出现大幅回落,纽约市场油价下跌超过12%,创2001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天,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纠纷以及中东局势继续影响原油市场。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无法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达成妥协,俄罗斯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已经完全中断,欧洲对取暖油的需求大幅增加。不过,上述因素对油价的支持无法抵消美国原油库存激增的影响。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2009年的油价依然动荡不安。对原油的长期刚性需求,油价日益“虚拟化、金融化”以来超乎寻常的市场波动,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多重压力成为人类寻求替代能源和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动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认为,无论2009年油价如何走向,国际能源格局仍将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

可持续的油价最有益

金融危机阴霾仍未散去,2009年油价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目前已有多家机构作出了不同的预测,一些预测相当悲观,也有预测认为油价虽然下滑,但仍会维持相对高位。

高盛预计,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平均为每桶45美元,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性需求不振,油价疲软的持续时间尚难预料。

摩根大通预计,2009年国际原油均价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为每桶38美元、40美元、45美元和50美元,全年平均43美元,偶尔降至25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也表示,2009年世界经济是一个低谷,油价缺乏需求支撑,2009年的原油平均价格很可能低于50美元。

世界银行则预计,大宗产品市场的牛市虽然已经结束,但油价不会回落到上世纪90年代的低水平,2009年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可能为每桶75美元。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09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80美元。该机构认为,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结束,虽然短期内金融危机导致油价波动,但从中长期看,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会趋于紧张。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博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2009年上半年油价可能会在40~60美元的相对低位徘徊,下半年有可能超过60美元。

不过他认为,油价波动始终是很难估计的,油价还要从大格局和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需求总趋势仍是增长的。

中国石油大学专家孙竹对本刊记者指出,随着虚拟经济的日益成型,石油越来越金融化,因此观察油价不能脱离金融资金运作情况。她认为,由于一些未受到金融危机很大伤害的金融机构仍会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因此新的一年油价仍会有短期波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的判断是,从2008年7月开始,可以说油价已经结束了1988年以来整体上行的10年周期,油价下跌导致产油国和消费国一定程度的实力改变,但油价走向还取决于各种力量间的博弈,直到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的均衡价格。

王震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油价过高和过低都不是好事,关键是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油价。目前来看,50美元~60美元是一个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的价位,但是否能够形成,还要看各方的博弈。

他认为,前几年的油价显然是偏高的,对中国来说,过高油价显然不利,但也可能加速我们的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而过低油价反而可能会使我们在产业转型上失去一些压力和动力。低油价诚然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中国仍要继续走新路,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发展新能源。

天然气问题再成焦点

新年伊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步步升级。由于关于价格和清偿债务的谈判失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月1日起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1月7日,俄罗斯通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完全停止,俄乌“斗气”再次升级,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此前,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已经爆发过天然气纠纷。2006年1月1日,俄罗斯也曾因价格问题完全切断了供乌克兰国内使用的天然气。

陈凤英对本刊记者说,俄乌天然气危机看起来主要是价格和支付问题。但其实还涉及到俄与西方关系。欧洲40%以上油气从俄罗斯进口,这是欧洲的软肋。沈骥如也指出,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和外交武器。

油气进入欧洲通过许多独联体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向欧洲走,政治上更接近欧洲,但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不易独立,油气供应主要靠俄罗斯。如果俄与西方关系出现问题,就容易影响到管线正常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正在谋求在天然气价格上更大的话语权。2008年12月23日,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莫斯科通过一项组织宪章。这一举措被外界认为是“天然气欧佩克”的雏形显现。

不过,沈骥如认为,即使天然气欧佩克的成立真正提上日程,也不可能发挥像石油欧佩克那么大的作用。

天然气问题之所以成为焦点,关键还在于其在世界能源中的重要地位。陈凤英认为,和石油相比,天然气更为绿色,未来发展空间很大,2030年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天然气已成为继石油(36%)、煤炭(26%)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3%。天然气在全球的分布也很集中,俄罗斯、伊朗、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等十几个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成员,控制着全球72%的天然气储备以及42%的天然气开采量。

陈凤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与目前天然气能源消费比例世界平均25%左右相比,中国2008年天然气消费比例只有3.3%左右,还是很低的。

但中国国内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更多依赖进口。2008年,中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坚持走能源战略新路

国际能源署认为,生产石油替代燃料的边际成本为每桶70美元,一旦国际油价低于该水平,各国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再度增长,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势头或受到抑制。

沈骥如对本刊指出,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始终应该有忧患意识,要清醒看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始终贯彻中央的能源战略,特别是替代能源战略,加强新能源的开发。

他强调,中国始终还是要立足国内来解决能源问题,在国内发展替代能源是减少石油等资源进口依赖的根本之道。

孙竹认为,从安全角度来说,能源发展都需要多元化,这一点各国都是相当重视的,欧美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将减少原油依赖作为大方向。

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其经济刺激计划中,将新能源发展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许诺要在他第一任总统的任期内,让10%的美国能源产自可再生能源,并支持能源公司生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清洁能源,希望于2025年美国电力有25%产自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研发核能发电,寻求更安全的核能发电和储存核废料等。

欧盟也已提出了在2020年之前,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20%、生物燃料占运输燃料10%的目标。

中国国家发改委2008年3月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前正计划大幅调高核电、风电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引导国家能源种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王震对本刊记者说,发展新能源应是中国必须坚持的长期目标。中国的能源消耗目前仍以煤炭为主,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必须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增加包括天然气、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更清洁能源的应用。这有利于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也能确保不过分受制于国际上的影响,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方面,他强调,理顺价税体制和增强科技实力这两点非常重要,对此要有足够的战略性关注。

在2008年12月22日举行的中国—印尼第三次能源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世界能源市场剧烈波动,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价格由大涨转为大落,各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

他表示,中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能源产业更好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以三个“高度重视”强调了中国贯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一是高度重视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中国将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实施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并将其作为下一步政府投资的重点。

二是高度重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中国能源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有条件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通过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三是高度重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