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全国人大代表献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3-20 16:25:59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当前发展海洋经济最大的软肋是什么?如何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就上述问题展开热议。本报记者特别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以供读者朋友分享。


■本报记者 朱彧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严控填海造地。

  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等经济发展中的“疴疾”让国人感受到切肤之痛。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如何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两会期间,代表们纷纷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言献策。


坚决舍弃带污染的GDP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海洋保护和开发有序推进”,今年新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顿时心里豁亮了许多,“跟中央想到了一起,提建议时也更有底气了。”

  在沈满洪看来,海洋强国建设必须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前提,没有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就不可能建成海洋强国。

  “一些沿海地区实施的排海工程,实质上是污染物排放的转移。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逐步取缔排海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舍弃带污染的GDP。”在3月8日的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沈满洪如是说。

  沈满洪认为,海洋环境的退化,根源在于入海污染物的总量超过了海洋环境容量。因此,要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必须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机制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沈满洪呼吁尽快构建系统完整的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体系,明确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关于防治海洋污染,沈满洪建议,必须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污染物,加强大江大河全流域环境保护的合作和管控;加强海上运输中的环境保护及安全监管;加强海水养殖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海水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大休渔期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延长休渔期时间,控制休渔期后的捕捞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积极探索海洋海岛自然保护区建设,划定生态红线。


严把围填海论证审批关

  2018年,我国蜿蜒1.8万公里的海岸线,迎来了“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目前,沿海多地已将“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以及实施“蓝色海湾”工程等写入了地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围海造地、建设跨海大桥等可能危及海洋生态安全的涉海工程,同样引起了沈满洪的关注。“一些工程表面上看增加了土地供给,解决了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实际上是以损害海洋生态安全为前提的。”沈满洪说,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后,耕地转化为其他用地的数量不仅要控制,而且要进入“零增长”控制,要“向空间要土地”“向效益要土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沈满洪说,原则上应禁止填海围涂等涉海工程,非要上马不可的必须经过定量化的环境影响评价,在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收益显著大于综合成本的情况下,才可进入申报程序,最终经国务院审批。

  在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看来,沿海城市的发展与围海造地息息相关。但在海洋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审批时必须要严格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论证评审关,坚决杜绝未审批先开工的做法。

  窦希萍认为,对于不合理和违法违规的围填海工程,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经过科学规划、合理评估和严格论证的围填海工程,能够将对海洋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相关用海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国家海域使用论证有关条例,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贯彻执行。


以环保倒逼经济结构转型

  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我国长久以来面临的一场大考。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说:“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对海洋本身产生很大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可能是长期的、不可逆的,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在海洋开发上,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近年来,大部分沿海地区在当前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选择题中,逐渐认识到后者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不能可持续发展,海洋旅游无从谈起,海洋文化可能逐渐丧失。”沈满洪说,“过去我们对生态环境不重视是为了‘生存’,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生态’。”

  王长仁建议,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以及各地区的协同合作机制。同时多管齐下,在河流、湖泊、入海口开展综合治理,防止污染物排入海洋。

  “海洋环境治理比陆地复杂得多,应立足源头控制,尽快提出治理时间表、路线图和减排方案。”沈满洪强调,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但科学恰当地保护海洋环境,反而能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走上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绿色发展轨道。

  全国人大代表、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莫照兰表示,我国有必要建立能科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的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纳入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

  “我们决不能过度消耗珍贵的海洋、沿海滩涂等自然资源,绿色发展、人海和谐、生态健康的美丽海洋,才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窦希萍说。......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320/72319.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