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沿海强市美丽港城新画卷——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2017年工作盘点和2018年展望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江鑫码头
现场拆解海洋涉渔“三无”船舶
打击盗采海砂执法行动
■ 本报记者 崔鲸涛
理顺沿海县区海洋、渔业管理和执法体制,入围“新一轮”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成为全国“湾长制”试点城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国家检查考核名列前茅,海洋休渔管理工作成效全省最优,海洋和渔业综合执法稳步推进,港口建设、航运管理扎实有序,实现“史上最好旅游旺季”的目标要求……这是2017年年3月3131日挂牌成立的河北省秦日挂牌成立的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交出的一份年终“答卷”。自组建以来,该局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实现了“开门红”。
2017年:管海护海用海显成效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正式组建后,集中行使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不到一年,该局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三定方案》制订和人员划转,局机关内设科室调整、负责人任命和职责理顺。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37.93万吨,渔业总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9.5%和9.3%;港口吞吐量达2.45亿吨,集装箱55.9万标箱,分别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的29%和3.6%;水路货物运输量达651.49万吨,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90.9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67%和72.71%;收缴海域使用金1156万元。
打造“美丽海洋”,擦亮生态文明名片
加强海洋监测管理。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组织对疑似填海造地图斑逐一现场核查,对省委巡视组交办的“渔民船舶修理厂长期占用海岸线问题”进行整改。完成国务院海洋专项督察和例行督察配合工作,全面落实整改要求。在旅游旺季期间,对重点浴场实施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采样和分别化验,确保了数据准确性。积极筹建北戴河海洋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站,确保北戴河周边海域海洋环境应急监测及时有效。
改善近岸海域环境。按照国家海洋局试点工作要求,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秦皇岛市“湾长制”试点工作方案》,建立覆盖全市海岸沙滩的综合整治和监管体系。组织开展了金梦海湾附近海域环境问题评估,编制了《金梦海湾及邻近海域岸滩侵蚀和绿潮综合整治方案研究实施方案》,将研究成果上报至市政府。
优化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投资290万元,对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和昌黎海域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39万公顷海域实施划界立标、种质增殖等生态保护措施,促进了近岸重要渔业水域资源改善。
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港口转型升级要求,修改完善《秦皇岛港总体规划》。严格落实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全面禁止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煤炭。建设“产业海洋”,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2017年,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成功申报了“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促成市政府与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涉海及军民融合领域合作。
加快渔业产业升级增效。申报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面积1592公顷。全市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7处,面积近4000公顷,数量和规模居全省首位。鼓励捕捞渔民进行减船转产或更新改造大马力钢制船,共减船转产77艘,更新改造15艘。开发利用大洋性优质渔业资源,建造远洋无限航区专业鱿鱼钓船2艘。
促进港口生产和临港产业发展。从市场营销、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3个关键环节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了港口生产特别是煤炭生产下滑的局面,港口吞吐量超额29%。全面落实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补贴资金,支持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协助秦皇岛港开通了至菲律宾集装箱班轮航线。支持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完善提升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加快现代化港口物流平台建设,积极开通煤炭海铁班列,推进港口多式联运。
构建“平安海洋”,筑牢海上安全屏障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成立了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坚持月例会制度,对重点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围绕旅游旺季、党的十九大等重要节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执法船正规化整顿等各类专项活动,全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未发生港口设施保安事件。
强化海洋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印发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组织沿海县、区全面开展海洋涉渔“三无”船舶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掌握海洋涉渔“三无”船舶底数。同时,严厉打击海上非法捕捞,对摸排出的海洋涉渔“三无”船舶采取集中定点停放、统一编号、专人监管、限制离港等措施。
圆满完成旅游旺季服务保障任务。强化海蜇防治,最大限度减少了核心区浴场大型海蜇入侵。强化渔船噪音治理,明确禁航时间、区域,并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强化渔船非法载客整治,对重点海域实行全天候无缝隙巡查。严格执行休渔政策,休渔渔船在港休渔率为91%,位列全省第一。
推进“和谐海洋”,构建合理工作格局
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完成了科级干部转任、选拔工作,配齐了中层干部,理顺了科室职能。制定了科室责任清单,并使之制度化。梳理完成了行政权力清单,包括行政许可35项、行政处罚140项、行政监督18项、行政强制15项、行政征收2项、行政确认4项、其他权利13项。
推进沿海县区海洋、渔业管理和执法体制建设。开展了两轮调研活动,加强对沿海县区业务指导,启动实施基层海洋、渔业机构组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县两级海洋、渔业机构职权边界进行了梳理,做到市县区职责清晰,权限合理,管理到位,执法到位。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制度,强化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和培训实践。围绕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目标,结合“两个专项活动”,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良好格局。
2018年:奋力开创海洋事业新局面
2018年,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奋斗目标,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升级、港口转型升级、渔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自身履职能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海洋经济发展能力、现代渔业综合竞争能力、科学管控能力,建设一支新时代海洋渔业队伍,奋力开创新时代海洋、渔业、港航事业新局面。
全年计划完成水产品产量35万吨,渔业总产值42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57万标箱;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550万吨,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2.8亿吨公里;收缴海域使用金1100万元。
建设新时代海洋渔业队伍
全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做、带头干,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落实分管责任,带动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全面落实上级党委的战略部署和上级部门工作要求,主动投身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推动海洋、渔业、港航事业跨越发展。
始终坚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市委有关要求,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细化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部署和分解,逐级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事项。强化监督检查,把握重要廉政风险点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监管。
持续推进海洋渔业法治建设。加快理顺沿海县区海洋、渔业管理和执法体制,尽早形成上下衔接、运转顺畅的全市一体化海洋、渔业、港航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全省“双创双服”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及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将法治建设贯穿海洋渔业工作各个环节,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强力推进“湾长制”试点工作。发挥市海岸沙滩“湾长制”综合指挥协调办公室作用,按照《秦皇岛市“湾长制”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督导各级“湾长”开展海岸沙滩踏查,摸清底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湾长制”综合指挥成员单位,加强海岸沙滩动态监测,开展海岸沙滩综合整治联合执法行动,确保每一米海岸线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加大海域海岛管理力度。认真执行《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严格控制新增围填海,深入推进海域集约节约利用,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考核制度,继续推进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做好与行政审批局、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衔接,确保海域权属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积极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夯实海域使用管理基础,进一步增强依法用海、依法管海意识。强化海洋环境监测保护。加快市级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上应急监测和处置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河北省海洋地质资源调查中心在本市海域运行的所有浮标在线监测和岸基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的联网互通工作,确保在旅游旺季前所有在线监控实现互联互通和实时传输。继续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促进海洋环境改善。严格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对海洋生态红线区、自然岸线实行“一张图”管理。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按要求完成海洋和内陆大水面增殖放流工作,为保护海洋环境、改善水源地水质、增加渔业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在北戴河、南戴河、山海关和昌黎海域,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恢复海洋生态平衡。
推动海洋经济升级
全力推进“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海洋和渔业部门、财政部门、银行三方资金共管平台,确保资金拨付完成率达标和资金使用安全。保质保量完成海洋经济调查,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和服务。
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启动秦皇岛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开展港口发展战略研究。支持河北港口集团开展邮轮码头改造,将西港区改造成以邮轮和班轮为重点的旅游港。加快山海关港区开发建设,并谋划布置液化天然气码头。推动新开河港区货运功能退出,谋划建设海上旅游客运中心,发展大型游船和游艇。配合开展自由贸易港政策研究,提前谋划港口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研究东港区调整货源结构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海上旅游客运。引进38客位双体帆船新船型,满足游船市场需求。建立与海事、边防、海警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克服12客位以下游船无管理依据困难,有效规范游船市场秩序。加强游船游艇检验管理,引导老旧船舶淘汰更新,提高船舶档次。探索游船游艇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新模式。
积极培育水运市场。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为水路运输企业做好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在企业设立、运力审批等业务办理中落实跟进措施,促进船舶运力水平提升。强化水运市场准入管理,严把水路运输及船舶管理经营资质许可关,确保被许可企业符合经营资质条件。
进一步提升引航生产效益。加强与重点船舶公司共建,积极开拓内贸市场,增加引航业务量。强化与海事、港口、船运及造船等企业的联系沟通,根据港口生产计划科学、合理安排调度和引航,提高生产效率。谋划建立山海关引航分站,把山船重工、开发区港务公司所在的山海关港区作为引航新重点。
加快渔业转型升级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制定地方休闲渔船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推进休闲渔船标准化建造。探索建设集渔船作业停泊、休闲渔船停靠、餐饮住宿、水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渔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提升渔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渔政执法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建立集渔船渔港管理、监察执法与渔业安全应急救援于一体的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海洋渔船实时联络和船位监测。
提升水产品深加工能力。继续推进山海关、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县试点工作,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实现水产品加工业集中连片开发,发挥集聚效应。推进水产加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养殖企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水产品订单配送、连锁经营、基地直销和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
加强海洋和渔业综合执法
强力推进海洋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深入推进清理取缔海洋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秦皇岛市清理取缔海洋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既定目标和时限要求,全面完成整治任务,确保不反弹。
优质高效完成旅游旺季服务保障任务。进一步强化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准确性,确保旅游旺季海水水质稳定达标。继续配合市政府应急办开展重点海域赤潮应急消除工作,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赤潮。最大限度减少海蜇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海蜇伤人事件。
加大海洋和渔业综合执法力度。继续开展“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重点海域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采海砂、非法养殖等破坏海洋生态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县两级海域动态监管中心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其在海域执法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严格落实海洋休渔制度,从严从重打击渔船违规出海捕捞行为。
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为核心,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努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作用,创新基层渔业安全管理方式,维护良好的渔业生产秩序。建设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苗种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全过程可监控、可追溯。......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308/722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