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不断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 王守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指导支持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顺势而为、统筹谋划、积极创新、率先行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践行“两山论”发展理念,统筹谋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立足实际,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
2016年初,山东省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年~ 2020年)》,提出了“8573”行动计划,对今后5年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2016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着力推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合理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加大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力度、开展海洋生态建设创新试点和实施海洋生态建设工程等4项任务。2017年6月,山东省第11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今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正在推进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把智慧海洋作为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之一。为加强对海洋强省建设组织领导,去年12月,山东省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成立省海洋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省长等省领导任副组长,涉海部门单位和沿海各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统筹海洋工作的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海洋事业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健全管理制度机制,有力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章立制。
一、建立实施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早在2013年,山东省就完成了渤海红线区划定,2016年又完成了黄海红线区划定,全省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其中禁止开发区59个,限制开发区165个,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区总面积9669.26平方公里,占全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的20.44%,实现了重要海洋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生态红线全覆盖。同时,按照“审批海域,环评先行”原则,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要求的用海项目,严格执行“一票否决”。目前,海洋生态红线已成为围填海管控的高压线,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生命线。
二、制定发布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2010年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施行6年后,2016年正式出台了《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对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作了全面规定,较早建立完善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截至2017年底,共征收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10.41亿元。按照“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原则,将征收的全部资金投入到受损海洋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修复中,为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党委政府“出手”是关键。2017年,山东将海洋污染责任事故、海水水质状况、违法违规案件及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执行等指标作为扣分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总分数30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压实了党委、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创新环保路径模式,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同样需要创新突破。
一、借力高端智库,为海洋环保把脉会诊。为了促进国家层面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更好地与地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山东省按照“一市一行”“一市一策”的思路,2016年开始,在省级以上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组织实施海洋生态文明专家行活动,邀请高端智库专家以走、看、问、答等形式为地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会诊把脉,形成专家意见,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形成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
二、坚持湾河共治,为海洋环保“保驾护航”。在青岛市实行了“湾长制”试点,健全了“河长制”和“湾长制”衔接机制,推动形成了“海陆统筹、河海共治”的格局,确立了“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模式。
青岛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行湾长制加强海湾管理保护的方案》,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总湾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行政区域总湾长,各级相关负责人担任行政区域内湾长的3级湾长体系。山东首先在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组织了湾长制试点,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任主任的胶州湾保护委员会。实施环湾河道整治、污染源头整治、退池还海、生态修复等6大工程。集中对环湾十大水系31条大小河流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排水管网4813公里;投资约167亿元,组织实施120余家沿湾企业关停并转;清理网箱983个,拆除养殖筏架5262亩,退还海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组织实施“南红北柳”等生态整治修复工程,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由2010年的46.4%上升到目前的73.3%。
三、优化空间布局,为海洋环保“未雨绸缪”。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出台了《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4类开发区域,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空间,构建了海洋开发、海洋水产品供给和“三区一带”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探索实施以“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节约岸线、集约用海”为基本特征的集中集约用海方式,克服纠正岸线的碎片化、顺岸式、粗放利用,最大限度减轻对岸线和海域资源的占用。严格落实国家海洋局限批政策,对渤海内围填海项目停止受理审核,对黄海采取“一事一报”,严格筛选,从严控制。据调查,山东省渤海自然岸线保有率达40%以上,黄海自然岸线保有率达45%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多年来,山东省一直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一、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海洋保护区分类管理的意见》,确定了“分类管理、提档升级”的管理思路,有效规范了保护区管理。全省共建有省级及以上海洋保护区38处,保护区总面积38万公顷。积极开展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5个、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10个,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1个,较好地发挥了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二、切实加大整治修复力度。山东省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实施海洋环境保护重大工程。2013年~2017年,共安排省级资金18.92亿元,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2.81亿元,在全省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350多个。利用蓬莱19-3溢油赔补偿款,在环渤海4市实施了生物种群恢复、重要岸线岸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等6类60个项目。积极推进“蓝色海湾”和“南红北柳”工程,将日照、威海、青岛、烟台纳入全国“蓝色海湾”工程重点扶持,争取修复整治资金近13亿元。
三、积极开展水生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必须多措并举,近年来山东全省累计扶持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55处,增殖放流水产苗种290亿单位,“放鱼养水”成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品牌和群众性行动。重大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海洋环境保护能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
完善监测观测体系,精准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
一、健全组织机构。2015年6月召开全省会议,对加强“两大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要求。目前,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省形成了以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龙头,沿海7市环境监测机构为骨干和县级监测机构为依托的3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省、市、县3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达37个。海洋预报减灾体系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通过3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省、市和重点县3级预报减灾业务体系,全省海洋预报减灾机构达21个。
二、加强能力建设。2014年以来,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和12个项目,加强了各级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目前,全省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达300多名,实验室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省级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每年稳定在1500万元左右。结合省级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项目,2016年以来,全省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以浮标和观测站为主的海洋观测网。目前,已经开始在3个海洋牧场开展精细化预报保障试点,5个沿海市已经实现在电视台每天播报海洋预报节目。
三、坚持资源共享。在体系建设中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辖区各方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去年5月,与北海分局共同签署了《共享海洋观测资料框架协议》,实现了山东省与北海分局海洋观测资料的共享共用。9月,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签订了《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共享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建立了自动监测数据共享机制。目前山东全省海域内共有实时在线监测站47个,有35套纳入省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海洋预报减灾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精准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山东省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特别是海洋督察情况来看,反映出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警醒。在落实国家有关围填海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方面有缺位,海域海岛整治和生态修复部分项目实施不到位,海洋生态保护问题、未批先填情况、围填海空置问题突出。山东将认真贯彻国家海洋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查弱项、找差距,补短板、抓整改,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
(作者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本文为作者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228/72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