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 河北唐山市打造“蓝色粮仓”
“耕海牧渔”,传说中的期盼如今变成了现实。
一望无际的大海如何耕种?自由无束的鱼儿如何牧养?到唐山的海洋牧场走一走,现实告诉你,合理的规划、适度的干预结合高科技的手段,不羁的大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蓝色粮仓”。
万顷碧波,悠然垂钓。湛蓝的海面下,各种鱼、虾、蟹、贝以自然的方式生长,丰富了海底世界,也富裕了渔民的生活。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已经是唐山海洋牧场的“日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牧场的建设,正在唐山一步步完善并福泽后辈。
海洋牧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近祥云湾海域的唐山海洋牧场,面朝大海是红顶白色的建筑,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海面上,渔船游艇有序,一望无尽的碧波下,生机勃勃的海底藻林就是各种鱼虾贝类的自然栖息地。之前投放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礁、花岗岩石礁、船礁等人工鱼礁,如今已成为各种海洋生物的快乐家园。来这里享受休闲渔业之乐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这片海洋牧场的“放牧人”付出了都少汗水,才让这片海域如此富有生机。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呈奎等我国知名学者提出了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及在海洋中建设“牧场”的概念。因而,我国是国际上较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源于这一理念的耕海牧渔日益成熟。现如今,因为海洋资源的不稳定性和稀缺性,海洋渔业呈现出由“狩猎型”向“养殖型”转变,再向“畜牧型”发展,同时由“资源掠夺型”向“资源管理型”转变的动向。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 ,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目前主要以投放人工鱼礁为建设主体。人工鱼礁是为改善水域环境,在海底建造的适合鱼类等海洋生物聚集、栖息的渔业工程设施,它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达地区主要是辽宁獐子岛、山东沿海、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分三批公布了6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省秦皇岛市已经……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52914.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52914.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