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海行动》呼唤提升海权意识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2-23 16:35:26 

■ 张敏


  新春伊始,由我国海军参与制作的国产大片《红海行动》正式上映,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更令观众大呼过瘾。这部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生动刻画了我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在索马里海域解救人质、赴非洲国家执行撤侨任务以及从恐怖分子手中夺回核材料的故事。影片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国维护自身海洋权益能力的体现。我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和长达1万多公里的海岸线。然而,翻开近代史不难发现,西方列强对我国的绝大部分入侵恰恰来自海上,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失海史”。原因正是近代以来我国海权意识的丧失。我国要重新走向大洋,就必须增强海上力量,努力提升全民的海权意识。

  海洋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与生活条件,更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所谓海权,就是指拥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海权论”,旨在通过控制海上运输通道、海洋航运、海洋资源等进而掌握海权,为美国经济发展和控制世界不断攫取利益与能量。正是在“海权论”的指导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封闭偏远的内陆型国家走向大洋、走向世界。可见,海权有,则国家兴。

  不仅是美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崛起,也是重视海洋、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发家三部曲”。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崛起于海上,成为“海上霸主”。16世纪80年代的西班牙海军,曾拥有军舰134艘、大炮3000门,自称为“无敌舰队”。17世纪,国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荷兰,就拥有商船1.6万艘,航迹遍及五大洲,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即便是在海洋战略上一度滞后的俄罗斯和日本,近代以来也通过对控制海权的高度重视,抓紧建设海上作战力量,一度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海洋大国。

  曾几何时,我国也拥有着灿烂的海上文明。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由印度半岛直通罗马。自唐宋航海技术大发展以来,我国一直都是西太平洋海域最重要的海上力量,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的各个港口。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一时。

  近代以来,我国却在海上频频吃亏。一部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失去大海的血泪史。海权意识的缺失,造成了海防措施上的“有海无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晚清时代创办的北洋水师,也因思想观念的陈旧和固步自封而最终全军覆没。可以说,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缺失,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幕幕悲剧的出现。

  今天,人民海军早已发生了惊人的巨变,从辽宁号到各式舰艇“下饺子”再到国产航母,从核潜艇到舰载机再到万吨大驱,我国海上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海洋大国之“大”,关键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海权意识。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大国海权。对此,我们必须提升全民的海权意识,在加快推进海上作战力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战略统筹等,进一步提升我国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安全和开展各种海上建设的能力。希望《红海行动》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除了观影时的心潮澎湃,更有对海权意识的再思考,最终推动全民海权意识的逐步提升。......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223/7199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