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2-07 15:16:39 

■ 刘明


  全面开发利用海洋,对于缓解国家资源紧张的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壮大海洋经济,对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海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贡献保持平稳。“十二五”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年平均增速7.5%,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

  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格局形成。海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20%以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海洋服务业稳步增长。海洋经济区域创新示范建设推动海洋产业集聚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以青岛、厦门、广州为中心的海洋生物医药制品产业集聚区,天津海水淡化产业集聚区和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显著。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1∶47.8∶47.1,调整为2016年的5.1∶40.4∶54.5。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从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深远海跨越。海洋养殖在海洋渔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捕养比由2010年的44.8∶55.2转变为2016年的41.4∶58.6。海洋船舶工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热点。2010年~2016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8%,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海洋电力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3.9%。海洋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2016年,滨海旅游业年均增长达13.92%,涉海金融服务业快速起步,金融调节海洋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海洋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显著,目前国内已先后设立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15个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12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3个工程技术中心。一批涉海企业相继组建了海洋监测、深海装备、海水淡化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海洋高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政、产、研、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取得跨越式发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成功突破7000米,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最大作业水深达3000米的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试验成功,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由40%上升到目前的85%,一批海洋生物制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涉海就业稳定增长。与2011年相比,2016年涉海就业净增1516.4万人,增幅达71.95%。涉海就业人员数占全国年末劳动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3.73%增至2016年的4.67%。沿海省份中,天津市、海南省、上海市、福建省涉海就业人员占地区就业人员比重都达到20%以上。

  海洋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力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9个国家有涉海投资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渔业及水产品加工、航运及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及油气勘探开发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截至2015年,中国已批准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19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入区的中国企业达2790多个,入园企业投资额达120多亿美元,累计产生480多亿美元的产值。


海洋经济宏观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海洋经济宏观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

  颁布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2013年7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海陆统筹,壮大海洋经济。”

  沿海地区积极开展海洋经济试点。自2011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试验区规划和试点方案,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建立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广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实施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规划领导小组。山东先后编制26个专项规划和“四区三园”等9个重点区域规划。福建通过预算和各类涉海专项,每年投入试验区不少于10亿元。天津积极与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海洋经济试点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陆海统筹,提升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层次。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科技兴海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科技兴海发展规划。2008年,国家海洋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年~2015年)》。2016年12月,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5%,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二是促进科技兴海示范区建设。2012年6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颁布《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提出要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2012年12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批复山东、浙江、福建、广东4省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方案,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2年,国家海洋局加快了推进全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的认定,认定大连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江苏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和福建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有效推进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政策上着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升级,积极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布局”,“加快海洋船舶工业产能调整……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2013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海洋捕捞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海水养殖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过渡,渔业加工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中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大力推动邮轮游艇、海洋海岛旅游开发。《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年~ 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十九大针对海洋发展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的海洋领域发展战略必将引领和推动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海丝之路”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海丝”参与国家以海洋为纽带,以港口为基础设施,以海洋产业和经济发展等为重点,取得一系列建设进展。目前,中国已经先后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许多国家建立了海洋渔业合作关系,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渔业合作协定。以中远集团为代表的远洋航运业已实现全球化运营。中国的海外油气业已实现全球布局,海外业务涉足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区,未来油气服务业和油气装备业是中国油气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发展方向。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高层互访、签署经贸和海洋合作协议、构建多边和双边海洋合作机制,得到了主要沿海国家的积极响应,并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打造陆海连通的三大经济走廊、建设临海产业园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取得的良好合作基础,必将为海洋经济未来发展创造新空间和新机遇。

  二、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客观要求海洋经济协调务实发展

  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要以科学规划促进海洋经济长远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导沿海地区规划的制定,促进陆海联动,统筹开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项目。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执法体制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海洋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保障海洋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利。要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平衡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使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衡量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标准。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可达到9万亿元;到2025年,达到13万亿元。到2030年之前,海洋经济仍将处于成长期,将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增长方式将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将大幅提升。

  三、各类海洋经济示范区将成为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有坚实基础,上海临港地区未来将“打造海洋发展战略桥头堡”,培育发展处于海洋产业链高端、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深圳以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且在港口贸易、集装箱规模方面有较好发展基础,未来依靠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构建出大湾区全球高端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6个国家级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2016年,舟山群岛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亿元,位列浙江省第二。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近2900亿元,超过山东省内9个地级市,位居国家级新区前3强。未来,6个沿海国家级新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海洋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

  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同时仍面临诸多风险,如政策风险、海洋环境风险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规定实施陆源污染达标排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这意味着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洋工程建筑等部分海洋产业可能面临海洋环保政策风险。

  陆源入海污染压力仍然较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重,未来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沿海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每年有近一半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较差。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较重对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养殖业、近海渔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平均每年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0%以上。

  (作者单位系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207/7179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