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8% 规模超千亿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8-01-08 15:23:43 

   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盐城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更广领域加快推进沿海发展,长期“背海而居”的盐城,赢得“回头是海”的格局,发展跑出新速度。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规模超千亿元,占GDP比重达22%,海洋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盐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为全市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大海洋”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把做好“大海洋”文章,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努力在实现蓝色崛起上持续发力。

  邵如江:起航扬帆向海,加速蓝色崛起

  作为海洋大市,盐城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岸线长度、海域面积全省第一,后备土地、风光资源全国前列,生态环境、发展氛围优势彰显,做好“大海洋”文章,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将为盐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五篇大文章’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时代坐标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办主任邵如江看来,“做好‘大海洋’文章,不仅描绘了实现沿海经济带中部崛起的美好蓝图,更吹响了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奋战号角。”

  邵如江认为,做好“大海洋”文章,盐城市定位高远——打造“江苏最具活力的‘蓝色增长极’”。按规划,到“十三五”末,盐城的海洋经济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建成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江苏沿海开放新高地、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

  不仅如此,盐城市还将重抓大产业培植,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和海水淡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临海临港循环经济、绿色新材料等现代化大工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推动海洋渔业、沿海林业、盐土农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融入“一带一路”,关键在于谋划大思路布局。邵如江介绍,现阶段,盐城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打造江苏滨海新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出海门户,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坚持陆海统筹,推动内陆和沿海地区现代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

  “眼下,盐城市正强化大手笔推进,进一步造浓‘大海洋’氛围。”邵如江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提升沿海地区基础网络承载能级,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未来一定能为“大海洋”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李品:打造两大产业,积极融入滨海新区

  “深入实施新一轮沿海开放开发行动计划,组织编制现代海洋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沿海绿色产业带、城镇带、风光带和港口群,打造黄金海岸经济带,争创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品说,政府工作报告切入准、措施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让自己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落实有抓手。

  近年来,滨海沿海工业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去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78亿元、规上工业入库税收11.8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3.6亿元,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支持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引进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提升海水淡化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建设江苏新型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李品认为,这为滨海沿海工业园的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动新医药、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医药产业加快构建‘原料药+成品药’体系,园区41家医药企业向原料药转型,首批18家原料药企业向成品药终端延伸。”李品说,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加快打造“高分子+复合”产业体系。作为园区建设者,就是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新机遇,发挥园区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推动新材料企业向产业链高端、价值链终端迈进。

  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是做好“大海洋”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李品表示,要紧扣绿色发展主线和转型升级主题,重点依托沿海工业园和医药产业园两大载体,做强做特新医药、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两大产业做到千亿规模,成为融入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板块。

  王荣:提供智力支持,做强新能源产业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充分利用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和千兆瓦级光电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长期从事新能源研究工作的盐城师范学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荣十分看好新能源发展,盐城立足资源优势,把新能源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主导产业来打造,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契合了十九大报告中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前景很广阔。

  2005年,东台国华风电场特许权招标项目落地,盐城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幕开启。亚洲首台套6.45兆瓦风机在盐城下线,亚洲规模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在响水安装成功,总装机规模800兆瓦、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落户滨海,世界首个分体式海上风电升压站在大丰成功受电。2017年,盐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列全省第一。“多个世界之首、全国最大、全省第一,奠定了盐城新能源产业的位置。”王荣认为,盐城一定能把新能源打造成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绿色海洋产业。

  顺应“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可持续自适应能力、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盐城师范学院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组建团队,进行《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岸电系统》《“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三本培训教材的编写。王荣介绍,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写团队走访了盐城市沿海港口、能源生产企业、电力公司、电气工程设计安装企业以及正在安装施工的现场,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盐城正积极推进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8个海上风电场和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高校教师,王荣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快对新能源发展领域的研究,积极培养人才,努力为盐城做好“大海洋”文章提供智力支持。......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economic/blue%20economy/2018-01-08/46778.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