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海洋经济调查“第一粒扣子”——东海区是怎样严把涉海单位源头数据质量关的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11-28 17:08:06 

周菲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数据



 组织海洋经济调查,摸清海洋经济“家底”,无疑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即抓好涉海单位清查工作。好比穿衣服扣纽扣,倘若扣错了第一粒扣子,便会一错再错。

  “唯有摸清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各类法人单位数量、地域分布、海洋行业范围等精准信息,才能为后续的各项专题调查创造先决条件。”东海区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强调说。




■ 本报记者 孙莉



  6月起,东海区涉海单位清查工作在浙江、上海、江苏、福建4个省(直辖市)全面铺开,清查行业范围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14个海洋产业,以及涉海设备制造、海洋仪器制造、涉海产品再加工、涉海原材料制造等10个海洋相关产业。

  为切实抓好涉海单位清查工作,东海区调查办严格履行对东海区海洋经济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职能,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控制、分级控制、分类控制的原则,在数据采集环节严把数据源头质量。


“四级审验制”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源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命脉’。”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处处长、东海区调查办主任高中义向记者介绍了数据源的重要性,“海洋经济调查有助于实现海量的海洋经济数据有目的、有路径的甄选、整合、匹配,对促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和新动能、服务海洋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自开展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以来,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统筹协调推进,多次派员到东海分局调研指导。为确保调查数据质量,东海区各地海洋经济调查机构严格执行“四级审验制”:即调查单位内审、调查员收审、调查指导员复审和调查员互审。在清查数据上报验收环节,县级、地级、省级和海区调查机构逐级审核,采用实地复查、网络搜索、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重点审 核清查企业是否为涉海机构、行业划分等标识认定结果是否合理、准确。

  例如,上海市层层把控,明确了市、区分级负责制。该市在16个区分别设立了海洋经济调查机构,由各区海洋局(统计局、水务局、建交委)等部门具体负责调查工作,各机构指定1名联络员与上级调查机构保持联系和沟通。目前,全市共有调查指导员169名,调查员964名。调查指导员负责对调查员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调查员主要负责入户走访、集中座谈等具体环节。

  “上海市长宁区调查办在前期准备阶段就将调查任务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在省市级多次调查培训的基础上,再组织进行街道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培训。把待采集的清查底册单位按属地乡镇、街道划分片区,明确了区级和街道责任体系。街道再将清查底册按居委会划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级调查指导员、调查员施行‘四级审验制’,编列清查表互审和问题处置清单,层层保障数据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上海市调查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长宁区的特色做法。


实时跟踪严控各个环节


  涉海单位的认定结果是否符合判定标准?清查流程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表格填报指标是否应填尽填,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录入系统中的数据与纸质清查数据是否一致?

  为实时掌控各级调查机构工作进展和调查数据质量,东海区调查办在各个关键节点实施了严苛的质量控制跟踪检查。在清查表数据录入率超过30%以后,东海区调查机构从每个省级地区中至少抽取1个沿海县和1个非沿海县进行数据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东海区调查办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由东海分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处牵头,东海信息中心具体承担,东海标准计量中心配合,南通、宁波、温州、宁德、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协作。7月以来,东海区调查办已在浙江省湖州市、宁波市,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江苏省泰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了海洋经济调查质量控制跟踪检查。

  据东海区调查办工作人员介绍,涉海单位清查的质控管理主要有3个阶段:一是清查底册初筛的质控,非涉海认定的企业根据不同产业进行分类,每个产业抽取5%以上的企业进行核验。二是开展海区特色的入户跟踪检查。三是涉海单位清查抽查,从需要采集信息的清查单位中抽取

  10%以上的单位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清查表填报、录入、标识认定结果等要素。同时,质控检查设置了事中和事后质量抽查环节,对清查数据填报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综合差错率,对各地调查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标识认定错误率超过5%,监督该地区重新清查。

  在技术手段方面,采用计算机核验和人工复录审核的双重审验方式实施清查数据处理,开展数据必要性审核、确认性审核、分专业详审、汇总审核、专家会审等多重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涉海单位不重不漏。

  东海区调查办认为,从目前情况看,东海区各地调查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海洋经济调查,及时编制调查制度和实战指南,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划分调查片区,有机组合调查人员,推进情况较好。尤其在宁波地区,海洋经济调查架构搭建完善,调查制度全面,调查实施科学,调查归档同步,技术承担单位宁波海洋研究院管理严谨,整体质量较高。


“三个精准”化解疑点难点


  在质量控制跟踪检查过程中,东海区调查办发现各地调查机构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例如,部分调查对象配合意愿低、无法填报率偏高、清查填报和录入不同步、区县涉海率相差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东海区调查办力求精准指出症结、精准剖析原因、精准提出建议,以“三个精准”的工作作风对症疑点难点,提供技术指导。

  “这是一家从事涉海堤防工程的企业,调查员已入户走访了5次,但企业仍然拒访。”东海区调查办不止一次听到调查员类似的诉苦。事态最严重的一次是,某金融大楼的安保人员在调查员证件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居然向110报警“请”走调查员,最后由地方海洋机构出面从派出所领回了调查员。

  东海区调查办质控指导员李发凯解释说,部分调查对象存在拒访现象,主要有3类:一是明显不涉海但存在于清查底册名录中的企业,对于调查既不理解也不配合;二是部分机关或事业单位要求由上级发文或者通知才予以配合;三是某些小微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调查工作开展困难。针对明显不涉海的对象,东海区调查办建议启用清查底册初筛方案,邀请专家进行统一筛选排除。对于涉海但不配合调查的单位,通过多渠道宣传、多频次联系,尽力争取完成清查。

  门难找、人难见、表难填,也是调查员反映较多的问题。由于小型企业生存周期短,企业关停并转、电话地址错误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清查表填报率统计影响较大。东海区调查办建议通过网络搜索、工商部门取证等渠道,多方查证核实,对于确定无法填报的单位,整理好摄影图片、工商资料等信息后再录入系统。

  据悉,今年年底,东海区将把涉海单位清查这第一枚“扣子”扣好扣完。面对下一步海量的工作任务,东海区将再接再厉,在海洋产业调查和8项专题调查中,建立健全数据录入、审核与处理的评估体系,持续做好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携手东海区各级调查机构,交出合格答案。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和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1128/7052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