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渔船法宝多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11-07 13:17:26 

■ 枕鱼


  自宋代以来,造船技术日益精进,不断涌现出新的造船技术,为海上捕鱼提供了极大便利。渔船之利,渐由内陆江河转向更为深广的海洋。

  比如船艉舵的使用,出现了升降舵、平衡舵和开孔舵。舵是船艉的属件,转动舵可使船改变航向,升降舵可防止船触礁。平衡舵首见于五代时画家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这种舵的舵叶面积有一部分在舵杆前方,转舵时较为省力,控制航向也更为灵敏。此外,还有开孔舵,在舵叶上有规律地凿开一些小孔,转舵时更加灵活,而且不会影响舵的效果。在大型海船上,还有更为复杂的艉舵系统,多者可有一主舵、两副舵。

  与此同时,动力系统和定泊系统也有了令人称奇的发明。宋代中国海船有了复杂的风帆系统,多者可达12帆,所谓“风行八面,唯当头不可行”,也就是说,除了正当头的顶风,其他风向皆可利用复杂的帆绳系统调节,化作船行的动力。

  宋元时代,较大的海船普遍配备了水密舱。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写到元代的水密舱结构:“若干最大船舶有内舱至13所,互以厚板隔之,其用在防海险,如船身触礁或触饿鲸而海水透入之事,常将船身某处破裂也,至是水由破处浸入,流入船舱,水手发现船舱破处,立将浸水舱中之货物徙于邻舱,盖诸舱之壁嵌隔甚坚,水不能透,然后修补破处,复将徙出货物运回舱中。”可见,水密舱的原理,是指船底舱用坚实的木板隔开,并在隔板与船舷的结合处合理拼接板材,钉锔加固,捻料填塞,用这些方法予以密封,使之不透水。如果某舱破损,则不会使全船倾覆,而那些深藏在底舱中的横向隔板,又在支撑着船舷,使船体更加坚固。

  在外海航行,需要定向。朱彧的《萍州可谈》记载了宋代如何使用指南针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萍州可谈》除了记载有指南针,还有用绳钩取海底泥沙来辨别航路的方法,“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这是一种神奇的探路方法,绳钩钩取海底泥沙,放在鼻子上一闻,就知道船驶到哪片海域。

  海上阴晴不定,难记时日,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又提到了以沙漏记载时刻的方法。沙漏中的砂子落尽,记为“一漏”,“一昼一夜约二十四漏”。上文提到的“一漏”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时,虽有偏差,但在当时已经是相当精确的计时方法了。

  定向和定时都已解决,定位则要难得多。郑和下西洋时曾用到“过洋牵星术”,是一种先进的定位术,即在船上某处设立观察点,以“牵星板”测量星辰的高度,其计量单位是“指”,常用来作为观测对象的星辰有北斗星、灯笼星等。以星辰的高度来标记船所在的纬度,将天文学应用于航海,在卫星导航出现之前,这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导航技术。

  海船有了这些先进设备,古人已经能驾船到南海进行捕捞作业。据《宋史》记载,宋代南海郡进贡的贡品中就有龟壳、鲛鱼皮等,远海捕捞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更多来自深海的资源。......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1107/70061.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