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刹住海鲜价格“过山车” 微信吆喝闯出市场新路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7-10-30 08:08:1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东汕头南澳岛,渔民在晾晒捕捞上来的鱿鱼。姚军摄

  编者按:稳定农产品价格、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剧烈波动对农业生产者意义重大。在广东,通过在价格信息、水产品供给和销售等多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史上最长休渔期”之后的海鲜等水产品价格实现“软着陆”,对保护渔民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  付伟

  虽然已值10月,重重的暑气却仍然笼罩着广州。傍晚,日薄西山。作为闻名羊城的美食街,粤垦路鳞次栉比的海鲜茶肆开始霓虹闪耀,人气指数也逐渐攀升到了一天的峰值。一家酒楼的水族柜旁,伴随着记录客人点单信息的小纸片从机器中被源源不断喷吐出来,曾阿祥手中的小网兜也不停地上下翻飞。东星斑、多宝鱼……林林总总的生猛海鲜被送上砧板、送进蒸笼,开始了它们的美食“涅槃”。

  虽然还是刚刚入职的新人,但谈起休渔前后海鲜销量的“冷热”变化,阿祥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最近生意特别火。”他说,休渔期一结束,海鲜价格就掉了下来,“不用店员推荐,很多食客也会把鱼虾点上满满几盘。”

  8月16日,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史上最长休渔期”结束。记者近日走访广东多地餐饮、水产捕捞及流通企业,发现在“后休渔”时代,一方面,饿了几个月肚子的市场供给如同弹簧一样出现急剧反弹,部分水产品价格出现下滑;另一方面,伴随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水产品价格波动对于从业者收入增减的影响正在由“硬冲击”向“软着陆”转化,这其中,价格指数、网箱养殖、渔业电商等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成为刹住价格“过山车”的重要缓冲器。

  稳定流通:用价格指数服务交易决策

  休渔结束,海鲜供货量大幅增加,零售端价格应声而降,餐厅食客自然蜂拥上门。如此“条件反射”似乎顺理成章,不过,在大型水产流通企业,记者却发现了另一番市场逻辑。

  在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广州黄沙海鲜交易市场,休渔结束后井喷的货量同样让这里的人气旺了不少。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伴随着一辆辆满载海鲜的货柜车进进出出,黄沙市场的大小鱼档陆续“醒来”。平均每天500吨的交易量和超过1000万元的交易货值,也从这一刻开始飞速“跳表”。

  黄小生扎根黄沙市场已经十几年。“资深鱼贩”的身份,让他练就了准确预判水产市场价格波动的“火眼金睛”。今年休渔期结束前后水产品价格的波动曲线,自然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黄沙市场的一份价格分析报告显示,8月中旬,小水产品和鱼类的大部分品种价格均出现下滑。“少数品种即便是价格上升,幅度也是微乎其微的。”黄小生告诉记者,“拿销量相对较大的黄骨鱼来说,8月初的价格为31元/公斤,到月末每公斤只略涨了1块钱。”

  对价格的精准预判,让黄小生既能够在进出货数量掌控上游刃有余,也可以投市场所好、及时调整货品结构,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除了在水产行业“泡了”多年的经历,密切关注“黄沙水产价格指数”,也是让黄小生们在市场沉浮中稳坐钓鱼台的秘诀之一。

  “黄沙水产价格指数”诞生于2011年,由广州市物价局与当地高校联合研发推出。指数的基础数据采自黄沙市场内最具有代表性、交易最活跃品种报价,经后台处理、计算得出。凭借数据采集基地举足轻重的业界位置,“黄沙水产价格指数”很快便成为全国水产价格的一支重要“风向标”,甚至有着水产价格“全国看广东,广东看广州,广州看黄沙”的说法。

  而在经历新货井喷带来的一轮“熊市”之后,黄沙市场价格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平稳态势。从8月20日的190.19点至10月1日的189.53点,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9月中旬稍有震荡之外,“黄沙水产价格指数”几乎拉出了一条水平线。在由“广东油气商会”“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广物金属电子商
……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42011.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4201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