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9-06 14:56:54 

■ 朱坚真


  我国沿海区域拥有发展开放型海洋经济的优越地理区位,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经济增长极。今年3月,国务院部署海洋工作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主要意义


  笔者认为,建设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意义如下。

  第一,有利于深度参与国际产业经济合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面向海洋、邻接内陆,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便于吸纳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聚集,吸引其他国家先进大型装备制造业到示范区落户,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二,有利于全面融入沿海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带动陆海经济发展。在中国与全球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建设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就是构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开放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大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三,有利于激活陆海经济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与近几年推进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建设一脉相承。把创新示范区作为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与海洋产业集群区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蓝色经济崛起。在资源环境和发展空间约束加剧的背景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产业聚集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引领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发挥产业主体带动与先行示范作用,激活陆海经济双向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四,有利于推进陆海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沿海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伴随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产业场地、供水供电设施、通讯设施、生活设施、环保设施特别是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管道、航空(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设施的完善,示范区在陆海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体系、港口群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制约因素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沿海大部分省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产能大多超过了需求,从而压缩了一些后发地区的发展空间,使区域间的海洋产业竞争加剧,产业同质化严重。

  后发地区海洋经济一直存在用海方式较为粗放、近岸海域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海岸带地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工业和城镇化项目与海水增养殖、生态景观的海域使用冲突性增加。集约节约用海水平较低,因产业、人口向沿海地区聚集而导致海洋环境污染、自然岸线和自然景观受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建设重点


  笔者认为,建设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应围绕全国“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区域示范的重点领域,依托现有海洋资源条件和基础,结合未来海洋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创新资源,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发展领域。提升示范区域创新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延伸上下游及相关产业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拓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培植新的经济发展优势,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

  1.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统筹海洋科技资源,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与国内外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培育建设一批海洋技术创新平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坚持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推进高新区孵化器、创业孵化器等科技孵化载体建设,促进科研产出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创新和技术成果高效转化示范区。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建立海洋人才智库,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海洋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2.构建蓝色生态屏障,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优化为主线,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的思想贯穿海洋管理的各个方面,把海洋生态作为示范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本导向,促进“生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沿海防风林带建设力度,加大海洋湿地保护,构建蓝色生态屏障。严格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推动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海洋污染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督察制度,将海洋生态薄弱区纳入监管范围,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建立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保护机制。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内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沿岸海域海岛、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对稀缺物种和环境脆弱海域的保护。开展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大力扶持海洋新兴产业,营造发展新业态。发挥海洋新兴产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海洋科技创新,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将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成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结合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制定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重点方向,集中政策优势,搭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鼓励其壮大发展。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推进海洋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海洋经济效益。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以产学研融合企业为示范,强化海洋产业科技转化效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蓝色引擎。依托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进一步提升示范区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蓝色崛起。

  4.完善海洋产业链体系,培育高端品牌。合理调整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方向,科学促进示范区重要海洋产业链的延伸。按照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和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打造中高端产业链条,推动示范区海洋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拓展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产品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精品旅游,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重点建设一批知名的精品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不断强化海滨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海滨特色工艺品加工业、旅游衍生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链发展。

  5.在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过程中高度重视项目库的建设。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注重“多规合一”,结合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在涉海基础设施、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文化教育、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

  6.集成各种资源,协同创新激活海洋产业科技研发系统。加大海洋研发机构在人才、资金方面的投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围绕海洋示范区产业链部署新型研发机构,在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中组建实验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强深蓝科技创新载体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注重发挥涉海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建设企业智慧物流体系,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加快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重视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发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三方的力量,努力搭建三方合作运行平台,保障涉海科研团队真正实现“下海”。大力推进“基地+项目+人才”模式建设,继续深化与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技术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与人才资源,打造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新智库。通过联盟的方式实现区域的创新发展,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创业)基地、特派员工作站、人才驿站等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支持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7.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利用“互联网+经济”推进传统海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海洋科技战略,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8.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陆海联动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本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升级装备等方式推动海洋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推进相关海洋产业园区的循环发展,提升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海洋技术”进步。同时大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另外,在海洋产业园区、孵化园区内选择龙头产业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搭建“互联网+回收”的高端智能化污染处理模式,推进示范区“智慧海洋”的建设。

  9.加强园区产业孵化,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集群。依托强园区建设,选取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前景的海洋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发展,同时以技术创新、园区推进、产业孵化等举措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利用智能立体交通体系网络,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域,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走军民融合之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大力发展工程船舶、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发展深海勘查和开发设备、海洋新能源开发设备、海水利用成套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朝着超深海技术、高可靠性、高性能、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方向迈进;在海洋服务业领域,将示范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海洋资源与经济数据库、海洋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近海地区“智慧海洋”服务体系,为现代海洋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撑。

  10.延伸产业链条,助推海洋特色高端产业发展。根据示范区现有的海洋产业,结合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方向,海洋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朝以下方向展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形成的特色产业方向;依托深水港口开发形成的临港产业方向;依托海洋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发展形成的新兴产业方向;依托滨海旅游、现代服务、加工制造、现代农业形成的城市功能方向。


  (作者系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906/6909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