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千年荒滩蝶变滨海新城——生态用海管海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8-22 17:35:35 

■本报记者 高悦


  就在几年前,浙江宁波杭州湾畔这片土地,还是芦苇丛生的滩涂,从唐宋开始,延续千年。如今,在生态用海管海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随着一批高端汽车生产企业落户,曾经的唐滩宋涂变成了投资热土。纵横交错的塘、江、水库、湖泊、湿地,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独特的休闲旅游资源。

  以建设国际化滨海名城为目标,杭州湾新区正着力推进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建设。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正在起程。


一部海涂开发史

  七塘、八塘、九塘……走进杭州湾新区,处处可见人们在这里围垦开拓、围涂兴业的足迹。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是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再之前是一片海滩。围填海造陆地在慈溪自古有之。从唐宋时期起,当地人就开始变沧海为桑田。

  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北部,在杭州湾喇叭形海湾的南侧。海湾独特的潮流促使南岸逐渐淤涨,滩涂地貌不断变迁,有些区域外侧滩涂已经高于内侧陆地,给行洪排涝带来很大隐患。由于区内出海排涝闸下严重淤塞,汛期排水不畅,因而外移水闸成为最佳选择。

  从历史来看,淤涨型的滩涂迫使杭州湾通过围垦,外移整条海塘来彻底解决排涝危机。从区域来看,杭州湾新区许多企业都是在围垦而成的滩涂上开发建设起来的,这为新区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保障。

  “杭州湾新区的发展史是一部海涂开发史。”宁波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副局长、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洋水利管理中心原主任陈利强说,新区按照生态管海用海的理念,多方调研、科学论证、依法实施,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和港湾区域围填。

  “围垦工程一方面解决了内陆排涝需求,另一方面围垦后形成的土地转为耕地,用于经济建设,起到了平衡耕地占补指标、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陈利强说。


新兴产业快速聚集

  驱车在杭州湾新区,从十一塘往南至九塘,四通八达的马路向远处延伸。路旁厂房林立,绿树掩映,让人仿佛身处环境优美的花园,只有偶尔惊起的白鹭,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滩涂。

  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吉利汽车集团杭州湾基地、汽车零配件园区、新兴材料产业园区、方特东方神话……7年来,曾经的滩涂上遍布体量庞大、投资巨大的一座座企业园区,形成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杭州湾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增长23%。

  据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统计科科长徐达立介绍,去年,落户新区并建成投产的企业,实现增加值143.7亿元,上交税收41亿元。其中,仅上汽大众及零配件园区,就实现增加值95.2亿元,上交税收34.4亿元。

  优势项目集聚让杭州湾新区快速走向繁荣,转身成为一座工业新城。  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等一大批企业落户新区,创造了惊人的杭州湾速度。目前杭州湾新区已吸引了德国博世、法国佛吉亚、韩国万都、美国伟世通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十多个项目落户,基本形成了集汽车生产、研发、检测、物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同时,新兴材料产业园区、移动信息产业园、浙江方太集团研发总部等正在加紧建设,很快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多元色彩。

  产业多元化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虽然起步较晚,杭州湾新区服务业表现不俗。

  在昔日的滩涂上,能够容纳15万人的杭州湾新城拔地而起、占地400亩的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占地116亩的金融集聚区一期完工、投资14亿元的杭州湾医院明年启用……一个与国际化滨海名城相匹配的高水平城市服务体系正加速形成。


刻意的“留白”

  蓝天、白云、清波、绿洲,大自然绘就了一幅五彩画卷;小舟、白鹭、丹霞、天鹅,点缀出一派生机盎然。这里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湿地——杭州湾湿地。

  杭州湾湿地总面积68.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

  湿地公园上空,常见黑压压的一片水鸟掠过,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坐船穿行在公园,时而看到鸟儿掠过水面,时而听见芦苇丛中传出婉转的啼鸣。

  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洋水利管理中心海洋管理科科长沈爱苗说,虽然湿地现在环境很好,以前却是典型的脏乱差。“长期以来,天然形成的广阔滩涂由于缺乏保护,鱼塘密布,大面积养殖破坏了湿地环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几年前,在“寸土寸金”的杭州湾新区,划出这么大一块区域“留白”,一次性投入3亿元建湿地保护区,曾引起不小的争议。

  当初,随着杭州湾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人建议在滩涂湿地上布局大项目,但当地政府思虑再三,最终决定让这片土地“留白”,并加以保护。自2010年杭州湾新区设立至今,这里始终是一个刻意“留白”的区域。

  “在候鸟繁殖越冬期,用于生态教育和旅游的区域会闭园谢客,以免惊扰到候鸟。”沈爱苗介绍,现在新区将杭州湾湿地纳入整体保护性开发,区域内不许建工业设施和厂房。同时,积极推进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科学生态恢复,遏制或防止生态功能的退化。

  现在,当初的异议已归于沉寂。随着湿地保护项目的推进,区域生态恢复良好,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由保护项目实施前的40多种增加到220多种。

  “新区的生态环保成果不仅局限于湿地公园。”沈爱苗一边指着新区总体规划图,一边说,新区规定半数以上土地禁建或限制开发,只用作生态发展,其中水域面积达到17.8%。原有的湖河水库不仅不填埋,还要理水成网、塑塘成廊。


滩涂变乐园

  时值暑假,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滨海欢乐假期小镇内,游人如织,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游客成群结队而来,只为感受滩涂变乐园的魅力。

  “以前这里都是滩涂。”方特东方神画乐园的员工小李是本地人,望着长长的等候入园的队伍,不禁感叹道,“要是在几年前说这里能变成度假小镇,压根就没人信。”

  就在10年前,方特东方神画乐园的脚下还是一片滩涂,每当落潮时,附近渔民会背起背篓,奔向海滩,抓鱼拾贝。

  从建区开始,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就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生产生活、宜居宜业宜游”的思路。近年来,随着杭州湾新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开始兴旺起来。新城西侧,正着力打造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一站式旅游配套服务为支撑的综合型文化产业特色小镇。

  如今的杭州湾滨海欢乐假期小镇,已从一片滩涂,变身成了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聚了大量服务业人才、并为当地百姓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当时以滩涂养殖为生的渔民,渐渐放弃了原来的营生,转身投入到现代服务业当中。

  方特东方神画乐园就是小镇的核心项目之一,该乐园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讲述东方文化,让游客了解《女娲补天》《雷峰塔》等中华传统故事。乐园自去年4月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227万人次,营业收入5亿元。

  “迪斯尼主要传递的是西方文化,这里则是传递东方文化。这些经典故事加上一流的技术,效果还真不错。”带着全家来游玩的一位游客大呼过瘾,连连点赞。

  可以预见,打造新兴产业新高地,迈向国际化滨海名城,随着生态用海管海理念的不断深入,杭州湾新区将会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编 后:

  中国海洋报社和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共同推出的“生态用海管海系列报道”到今天全部刊发完毕。连续6期报道,聚焦浙江温州、山东日照和青岛、辽宁锦州、浙江宁波,真实再现了5个沿海城市在海域管理、海岸带整治修复等方面的突出成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海洋局也提出了生态用海、管海的新理念。

  这5个沿海城市的成功实践具有普遍意义,他们的经验表明,只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持不懈地抓好海域资源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用海、管海新模式,就一定能够做好生态用海这篇大文章,让沿海地区百姓从生态管海用海中受益。......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22/6871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