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企深陷资金困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8-09 15:48:48 

■ 本报记者 崔鲸涛


  近期,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这意味着,这家年产值高达百亿元的大企业走上了破产之路。

  回顾历史,大洋造船也曾有过非常光辉的一页。大洋造船自2003年成立起一路高歌猛进,7年的时间产值超过100亿元。厂区占地170万平方米,岸线2公里,正式员工4000余人,劳务工8000余人。如此辉煌的企业,一夜之间就破产了。

  而船厂破产或被兼并的背后,是整个造船业的全面下滑。统计显示,2009年~2016年间,我国约有140多家造船厂关停倒闭,约有90多家船厂被兼并收购。

  尽管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持续攀升,航运业正在走出低谷,但是与其深度关联的造船业正陷入史上最困难时期,越来越多的船厂接不到订单,面临无船可造的局面。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中,尽管造船完工同比增长57.4%,但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下降29%和30.5%。大部分船企生产任务安排只能维持到2018年,2019年船台(坞)空置率将明显上升,部分船企开工船舶不足。

  该报告分析称,我国造船业的三大“拦路虎”——融资难、接船难、盈利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资金不足的直接后果是无法购买高科技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快造船进度。国内造船企业依旧在多道工序上依靠人工,进度缓慢,无法形成工业化的模块式生产。资金不足的间接后果是在选择订单方面失去了自由,建造船只材料涉及广泛,人工成本高昂,耗时耗力耗财,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便无法接下大额订单,没有订单便无法盈利,盈利能力减弱使资金得不到补充……如此恶性循环,企业停滞不前,谈何发展?

  在市场低迷、企业倒闭的大环境背后,暴露的是整个造船业盈利模式的缺陷。我国大部分船厂均与分包商合作,并采用整体打包的结算方式。订单越来越少,船厂便只好减少工程款,分包商因此所获利润微薄,往往效率低下,这就导致了船厂延期交船,船东抛船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船协认为,当前船舶工业处于走出低谷、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融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争夺订单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建议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贯彻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船舶工业走出去战略方针,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对有技术优势、有市场的骨干造船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实施精准支持;鼓励中资、国资金融租赁机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在国内船厂订单,支持船舶工业渡过难关。......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09/6848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