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提醒:吃贝类海鲜需谨防创伤弧菌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7-07-17 17:23:29 

疾控专家提醒 吃贝类海鲜谨防创伤弧菌

  近日,广东一名男子因生食贝类海鲜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高危人群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可感染创伤弧菌,从而导致败血症,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介绍,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创伤弧菌进入肠道会被杀死,不会发展为败血症。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血色素沉着病及免疫缺陷者(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患者,是感染创伤弧菌后发生败血症的危险人群。这类高危人群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可在12小时至3天内发病。约三成患者会出现休克,或12小时内出现低血压。近八成的患者有特征性的大疱状皮损,患者经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此外,超过一半的病人会死于原发性败血症,在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中,病死率超过90%。与此同时,食源性创伤弧菌感染在临床上还会出现一种“胃肠型”,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海岸环境中自由生长的细菌。因此,感染这种弧菌的另一种典型途径是伤口常常暴露于港湾水体或职业性创伤。如水运事故中伤者的伤口暴露在水体中,容易受到感染。职业性创伤常见的是渔民,从事牡蛎剥壳等人群,感染者病情轻重不等,从轻症、自限性损害到进展迅速的蜂窝织炎和肌炎,其中蜂窝织炎和肌炎病灶扩散和破坏速度类似于气性坏疽。伤者感染创伤弧菌后,约三四个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免疫力低下的人,皮肤组织可能会溃烂坏死。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患上败血症甚至死亡。 (蒋隽 梁宁)

  名词解释

  创伤弧菌是海洋中的一种细菌,它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又称“海洋弧菌”。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一样,是导致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之一。

  预防小贴士

  一、贝类要煮熟煮透方可进食。对于带壳的贝类:煮,水沸至贝壳张开后5分钟;蒸,水沸至贝壳张开后9分钟,不要吃烹调后壳未张开的贝类。对于不带壳的贝类:煮,水沸后3分钟;炒,温度约为190℃至少10分钟。二、处理煮熟的贝类时,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被污染的海水再次污染。三、贝类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四、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因治疗或基础性疾病所致)以及酗酒者切勿生食贝类。五、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者避免下海游泳。六、清洗和处理海鲜时,要戴上手套避免扎伤。若扎伤后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