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藻
浒苔
近日,黄海海域“三潮”齐发。从黄海藻类分布示意图上看,如同一幅红、绿、黄组成的印象派“画作”。浒苔绿潮继续在山东沿岸登陆,威胁养殖、旅游和航道。马尾藻金潮生物量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已给紫菜养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将成为新灾害。米氏凯伦藻赤潮则给渔业造成较大威胁。有关专家认为,大规模藻类的暴发,一方面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海水富营养化的恶果。
黄海浒苔绿潮已连续暴发11年,从2007年以来,每年都有浒苔绿潮在洋流和风力作用下从南黄海向北漂移,并在山东沿岸登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江苏部分海洋科研单位,于2016年3月组成项目组,在南黄海和苏北浅滩海域应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现场取样和现场实验等手段,对浒苔开展综合研究。科研人员预计,今年黄海绿潮总体规模将显著低于往年,生物量与往年相比,降低一半以上。造成浒苔绿潮规模较小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苏北改进了紫菜生产方式,回收了养殖筏架上的网帘,网帘上的浒苔不再被海
流带走。二
是从外
海飘来的马尾藻规模较大,和浒苔形成竞争关系,挤占了浒苔生存空间等。
在绿潮规模总体减少的同时,另一种大型藻——马尾藻的规模显著增加。在日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召开的“2017年度黄海浒苔绿潮发展态势”研讨会上,专家预测,马尾藻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灾害现象。
马尾藻属褐藻门马尾藻科,藻体分固着器、“茎”、“叶”以及气囊4部分,雌雄同株或异株。马尾藻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我国是马尾藻主要产地之一,有60余种,沿海各地均有分布,俗称“随浪漂来的海藻”。马尾藻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2浒苔绿潮~3米水深处的岩石上。我国常见的有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匍枝马尾藻等。马尾藻过量繁殖,会在水面织成一张网,导致底层养殖的鱼虾缺氧,使水体环境恶化,影响养殖环境。随波漂流的马尾藻还会缠绕堆积在紫菜养殖场的筏架上,致使筏架垮塌,导致紫菜减产乃至绝收,养殖户损失惨重。
短期内,如何应对大规模袭来的“三潮”?有专家认为,一是强化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海水富营养化的措施。二是减少苏北浅滩浒苔和马尾藻的入海量和输出量。降低苏北浅滩海域浒苔微观繁殖体数量,在每年4月份浒苔生长周期到来前将养殖筏架全部回收,研发防附材料减少浒苔筏架附着量,大量回收筏架绠绳上去除的浒苔和马尾藻,在苏北浅滩及外延提前打捞浒苔和马尾藻。三是变灾为宝。浒苔可以用作肥料和食品的原料,马尾藻富含胶质以及碘、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即可作为琼脂加工原料,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626/674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