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全国70%以上的苗种,日流通量高达55万斤,台湾泥鳅“发源地”暗藏哪些门道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7-05-31 15:08:19 

珠三角是大陆台鳅养殖业的发源地,看懂这里,才能看懂整个产业

珠三角是大陆台鳅产业发展的起点,更是整个产业组成中最重要的一环,几个数据就能反映出其产业之庞大,据估计,珠三角每年输出到全国的台鳅苗种(包括水花)在400-450亿尾,占总量的70%以上,高峰期商品鳅日流通量高达55万斤,占全国总流通量的30%左右,无论是苗种输出还是养殖体量,珠三角都占据着相当地位。可以说,看懂这里,才能看懂整个产业。

兴起与发展:对虾养殖失利,台鳅成“救命稻草”

台湾泥鳅产业之所以能在珠三角得到迅速发展,与其固有的养殖结构和气候条件有关。珠三角一直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传统地区,但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连年不理想,适逢台鳅这一特优品种出现,许多因南美白对虾养殖失利的养殖户犹如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纷纷选择在冬季转养南美白对虾,形成了夏季养虾,冬季养鳅的独特养殖结构。如此搭配养殖的模式,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由于台湾泥鳅怕热不怕冷,冬季可以直接用外塘养殖台鳅,省去一大笔搭冬棚的费用;二是由于北方气候偏冷,一般在寒冬来临之前集中出鱼,冬季养鳅恰好可以借助珠三角气候优势,避开北鳅的冲击,错峰上市。

珠三角最早开始台鳅养殖的地方是顺德杏坛镇,得益于当地渔业部门的推广以及养殖场的敢于尝试,迅速便获得成功,以此为起点,发展到整个珠三角。如今江门新会是珠三角养殖台鳅最集中的地区,占珠三角台鳅养殖量的60%以上,其中以睦洲、三江、大鳌为盛。由于养虾业受病害影响并无所缓解,这两年转养台鳅的还在逐渐增多。除新会以外、中山、台山、顺德、斗门等地转养台鳅的都在增多。另外,随着养殖技术的精进和相关配套的完善,这两年投苗密度也有明显提高,从以前的3万尾/亩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10多万尾/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苗种:近亲繁殖,种质退化

据业内人士估计,广东输出到全国的台湾泥鳅苗种占总量的70%以上,而江门是台湾泥鳅苗种孵化最集中的地区。

“江门地区大概有100家大大小小的苗种场,做近亲繁殖的占95%以上”

“台湾泥鳅苗种孵化最难的是出膜技术,天气热了,水温一高,就很难操作,很多苗场由于技术不过关,一到天热的时候就无法正常生产,开工率很低,爆头、变形、弯苗、死苗、残苗……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24603.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2460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