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很重要 市场更关键

来源:中国水产网   发布时间:2017-04-28 21:29:08 

听说美国人就是因为鲤鱼有着太多的小刺而不吃鲤鱼导致亚洲鲤鱼泛滥成灾,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吃着各种美味水产品长大的我是很难体会不吃有小刺的鱼的歪果仁的痛。在我的理解里,越是鲜美的品种都有着丰富的小刺,来到北方生活后,能够娴熟的将小刺从鱼肉里分离让我每每在餐桌上独享美食。

我们称为小刺的东西实际上是鱼类的肌间刺,或者叫肌间骨。近期据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个团队从人工雌核发育群体中筛选到了生长发育正常的无肌间刺草鱼突变体,证明了肌间刺并不是草鱼身体支撑和运动所必需的,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工培育淡水主养鱼类的无肌间刺品种。这真是喜欢吃鱼却又怕卡刺的同学们的福音。

在中国传统的鱼类养殖中,青、草、鲢、鳙、鲤、鲫、鳊都有很多小刺,大概是因为这样的一些品种都比较好养,养出的鱼比较大,而且在物质比较紧缺的时代符合市场的需求,那些没小刺的鱼比如黄颡鱼、鳜鱼、虹鳟鱼,海产的鱼,譬如鳕鱼、黄花鱼、比目鱼类,好吃而且刺软。然而这些鱼一般养殖成本较高,或者娇气不好养,在产量上难以与常见的7大主养鱼相比。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主体日趋年轻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选择这些刺少、个体更小的水产品上,常规的大鱼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至少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三五好友聚餐会点上一条几斤重的大鱼上桌。

我国淡水鱼类约800多种,约有250种左右有经济价值。其中产量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约40多种,主要有:鳇鱼(西北鲤科无鳞)、鲟鱼(史氏鲟、匙吻鲟)、白鲟、团头鲂、长春鳊、鲤鱼、鲫鱼、鲥鱼、节虾虎鱼(幼鱼俗称春鱼)、泥鳅、黄鳝、太湖新银鱼、公鱼、大银鱼、鲑鱼(大马哈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鳜鱼、鲶鱼、黄颡鱼、乌鳢(黑鱼、才鱼)、南方大口鲶、长吻鮠、鳗鱼(鳗鲡)、河豚等等,另外还有虹鳟鱼、罗非鱼、淡水白鲳、淡水鲨鱼、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巴西鲷鱼等国外引进的品种。

海水主要养殖鱼类品种主要有河鲀、真鲷、黑鲷、鲷、马面鲀、半滑舌蹋、鳗鲡、梭鱼、鲈鱼、大菱鲆(多宝鱼)、石斑鱼、大黄鱼、小黄鱼、石首鱼、比目鱼、跳跳鱼(弹涂鱼)等。

如何从这么多的品类里找出发展走势更好的鱼,是每个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在为人民菜篮子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一直量增价跌,虽然进入2017年以来出现大幅度回升,休渔期对淡水市场价格影响也在慢慢扩大,2017年沿海休渔从往年6月1日提前至5月1日,同时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4个月,加上存塘量减少和禽流感等因素,今年传统淡水鱼价格上涨空间明显。但是综合分析其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退渔还湖、产业结构调整、修复生态等多方面,同时作为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种,每年10—11月由于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往往跳水。随着水产科技的提高,北方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现在是南苗北运多、而每年低档鱼北运逐渐减少。

一些名优鱼如加洲鲈、鳜鱼等价格虽然都存着市场调整的周期性,近几年虽是稳中有跌,但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相比较而言,抗风险能力更强。

中国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初期养殖的盈利机会是满足“量”的需求。而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日俱增,对消费有了更高的品质需求,今天很多的养殖者,生产依然是以数量和成本为导向,这其中的盈利的空间必然有限。大路货永远只能是微利,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商界的铁律。而需求一旦疲软、行情小幅变化,就容易亏本。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养殖户必须转变传统渔业经营理念,从“渔——贸”的习惯向“贸——工——渔”转变。增加产品文化含量,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与提升企业、产品形象的价值,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时,提升美誉度,获取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双丰收。转变传统养殖的品种,从养殖低档、低值、低效益的品种向名、优、新品种、出口型养殖品种转变。拓展产品市场,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销售方式。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即从年头放养、年尾收获的传统方式向适时放养、适时上……查看原文:http://www.zgsc123.com/show-109-165674-1.htmlhttp://www.zgsc123.com/show-109-165674-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