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方正飞
嘉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 王菊英
前不久,《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提到,海洋部门正在针对微塑料问题开展试点监测。针对相关情况,《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
主持人:我国海域的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否很严重?
王菊英:与世界各沿海国家相比,我国近岸海域的海洋垃圾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为初步掌握我国海洋微塑料分布特征,2016年,国家海洋局在海洋垃圾监测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表层海水、海滩和海洋生物体中微塑料试点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在我国海水、海滩和贝类体内均发现有微塑料存在。与国际上其他海域微塑料含量相比,我国管辖海域微塑料处于中低水平。
主持人:海洋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海洋垃圾、微塑料?
王菊英:除了监测与评价,在海洋垃圾以及微塑料防治方面,海洋部门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依法依规严控垃圾进入海洋。各级海洋部门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公约要求,控制海洋垃圾陆源输入、减少海上来源,预防和减少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是积极推进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合作进程。国家海洋局认真落实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和第七轮、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会同厦门市和威海市统筹推进“姐妹城市”(厦门、威海和旧金山、纽约)合作,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目标、建立工作机制、商定合作方向和采取具体措施,并组织厦门市和威海市分别与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开展具体合作行动。
三是组织开展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监测方法、环境影响、管理对策的研究。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每年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国际海滩清洁日”等节点,组织开展海洋垃圾防治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海滩垃圾清理等志愿活动,切实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海洋垃圾。
五是加强海洋垃圾清理工作。督促沿海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垃圾清除与管理,做好海洋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331/660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