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酸化会怎样?快去看一眼珊瑚礁吧,别等到它成为传说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7-03-06 13:23:39 

2月27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陈立奇研究员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海洋学术圈火了。当天,该团队的研究论文西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增长出现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气候变化网站上,而且作为首页头条被隆重推出


搞科学研究的都知道《自然》(Nature)。它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发表在《自然》上。

小编第一时间跟你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想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点击这里。

为了更快地告诉你这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小编当时没来得及跟你详细地唠唠,但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就这样飘过,所以小编采访了陈立奇教授,请给小编一瓶北冰洋汽水的时间,跟你说说北冰洋酸化离你我并!不!远!


什么是海洋酸化?


一图胜千言。

红色是大气二氧化碳,深蓝色是海洋二氧化碳,青色是海水pH值(酸碱程度,越小酸性越强)

海洋酸化和气候变暖“祸出同因”——都源于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气候变暖引起海冰大面积融化,促使大量的人为二氧化碳通过大气进入北冰洋。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就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和碳酸钙饱和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


为何从北极入手研究海洋酸化?


北极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在北极首当其冲感应和放大,北极也是海洋酸化最严重的地区,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前沿阵地”。

资料显示,过去20年,酸化水体从阿拉斯加西北面的楚科奇海陆坡向北扩张了约300海里(约556千米)到接近北极点海域。同时,酸化水体扩展的深度也显著增加,从大约100米水深到超过250米水深。如果说酸化水体原先是一张薄薄的被单的话,那么250米厚就相当于冬季咱们盖得大厚棉被,甚至比大厚棉被还厚,里面的生物怎么受得了呢?

北冰洋海洋酸化趋势加剧可以推断出:全球海水的酸化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增!长!科学研究表明,从工业化前到2012年,过量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已使海水酸度提高了30%,预计到2100年,海水表层酸度将下降到7.8,这一数字将比1800年高了150%!


海水酸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

生态危害


海洋酸化使很多浮游生物、软体动物、鱼类面临灭顶之灾

5500万年前,海洋酸化就导致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海洋至少花了10万年时间才恢复正常。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5亿年前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元凶”也可能是海洋酸化。当时西伯利亚火山猛烈喷发,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海洋变酸,结果地球上90%的海洋生物与2/3的陆地生物灭绝。这也是地球史上5次生物大灭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越来越酸的海水腐蚀着藻类、贝类、甲壳类原本坚硬的“皮肤”,甚至让它们“骨质疏松”,蜗牛壳就是其中之一。蜗牛壳几乎算是三文鱼最爱吃的“饭”了,“食物中毒”或“断粮”,无论哪一种,都使三文鱼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很多人怕是以后只能吃天价三文鱼了,甚至再也无法大快朵颐地品尝三文鱼美味也是有可能的。爱吃三文鱼的老饕们怕是要哭死了。

浮游生物的甲壳受到酸化的影响而溶解

珊瑚礁或将消失!

海洋酸化还会阻碍珊瑚礁的生长繁殖,如果酸化过于严重,珊瑚在本世纪末就有可能消失

某海洋学家甚至说,“带你的孩子们去看珊瑚礁吧,到下个世纪末,它们将会统统消失。”

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系统

珊瑚礁白化,当然白化不仅仅是由于酸化,与海水变暖也密切相关


2

人类生计


我们也无法幸免!

不仅是三文鱼,当贝类生物消失时,以这类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将不得不寻找别的食物,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幸免。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有5亿多人依靠捕鱼和水产养殖作为蛋白质摄入和经济收入的来源,对其中最贫穷的4亿人来说,鱼类提供了他们每日所需的大约一半动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海水的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必然危及这些人口的生计。


3

气候影响


低地岛国易被暴雨侵害!

珊瑚礁的大量死亡,还会造成低地岛国,如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更易被暴雨所侵害。

你是否还能再看到马尔代夫的美?


海洋人的研究是如何诞生的?


那此次陈立奇团队如何从茫茫北冰洋上得出酸化状况和速率的呢?据小编了解,这项研究是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合作项目“中美海洋酸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是中美科学家在北冰洋海洋酸化合作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海洋酸化研究,没有数据不行。该项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就是基于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最新航次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取得都要经过科学家艰辛的付出。1998年,为了探清冰情,陈立奇教授乘坐着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到达北极点,中途几次遭遇了北极熊和移动的冰山阻隔;1999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和队长,率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破冰船,沿着融冰航道,二进北冰洋,克服了北极“坚冰、浅滩、雾霾、严寒”等困难,获取了大量极其宝贵的样品和资料。至今我国已开展了7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为科学认知北冰洋快速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南北极科学考察的投入,陈立奇教授说,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研究无法取得突破。

怎么样,看完小编的介绍,是不是也觉得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棒棒哒,咱祖国的海洋发展牛牛哒!小编身为海洋人中的一员,觉得超级自豪呢~~心中的“赞”已经呼之欲出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