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排污口九成设在非排污区

来源:董伟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4:42 
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实施监测的525个入海排污口中,约88.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监测的18个生态监控区中,约83%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李海清介绍说,2008年,我国污染海域面积减少,较清洁海域面积增加,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约0.8万平方公里。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总体污染程度依然较高。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他还指出,入海排污口设置不合理现象没有改观。设置在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的排污口占41%,旅游区的占11%,海洋保护区的1.1%,港口航运区的占32%,排污区的占8.6%,其他海洋功能区的占7%。

与这种不合理相应,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普遍,海洋保护区的排污口甚至全部超标排放,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也达到了九成五以上,主要超标污染物(或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r)、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等。山东、江苏和广西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数量占其实施监测入海排污口数量比例居全国前三位。

监测和统计结果还显示,2008年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污水排海总量(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径流)约373亿吨,主要污染物总量约836万吨。7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其海洋功能区要求。污水综合生物毒性效应最为显著的排污口类型为工业排污口,主要分布于环渤海沿岸和浙江、福建海域。

长期连续大量排污使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生物质量恶劣、多样性降低。报告称,2008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弱区,海岸带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36.5%。全年发现海洋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为68次和13738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也不容乐观。在重点监测的18个增养殖区内,适宜养殖的仅占28%。

国家海洋局还发布了《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5亿元,死亡(含失踪)152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