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多宝鱼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发布时间:2016-11-30 01:51:39 

鱼价下跌时,养殖户有的抱怨,有的悲观;而鱼价上涨时,有些养殖户忘乎所以,又开始不计成本。大菱鲆价格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样的变动规律?应该如何应对鱼价变动?今天与大家分享我们研究的结果。

1、鱼价形成机制

通过我们对全国各大档口的调研发现,大菱鲆收购价格基本上由各地的档口报价,然后由鱼贩按照档口的价格在市场收鱼。当鱼贩收不上来鱼的时候,档口为了保证稳定向酒店供货才会提价;反之,当市场供应充足时,档口批发商之间会相互竞争,为了抢占客户(酒店),会主动拉低鱼价。
上述价格形成机制印证了近年鱼价下降的根本原因:产量快速增长,但消费市场却萎靡不振,造成供大于求。

2、鱼价变动规律

由此可见,供求关系是影响鱼价变动的根本原因。根据2007年以来大菱鲆价格波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价格波动呈周期性变化,三年(约40个月)一个大周期。根据七好论坛分析,2009年、2012年、2017年是这个价格高峰的顶点。鱼价低迷2年后,2017年价格会有所反弹,而2018年价格较2017年相比整体呈下降趋势。
(2)约11-14个月一个小周期。2015-2016年价格低迷,年平均价格分别维持在15-16、13-14元/斤之间。这一规律预示2017年价格将会稳步增长,2018年可能下滑。
未来几年,总体大菱鲆总体价格将维持在15-25元/斤之间,这是未来的趋势。

3、如何应对鱼价变化
根据价格波动规律及大菱鲆价格形成的机制,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规范养殖,杜绝药残。必须按照一套标准的养殖管理操作(17369技术模式),控制成本,提高成活率,为市场提供优质、健康美味的多宝鱼。

第二,适时出鱼,及时进苗,稳定供需,稳定鱼价。 违背市场供求关系,一味的憋鱼,从短期来讲可能会抬高鱼价,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导致商品鱼严重积压,而造成鱼价快速下滑。以今年为例,1月份鱼价不到10元/斤时,大家都不卖,到2月份鱼价16时,开始集中抛售,结果鱼价快速回落至13元/斤;而今年9-10月份情况恰恰相反,鱼价16时,各地陆续开始出鱼,凭借两节期间旺盛需求,积压库存逐渐消耗,鱼价稳步上升,到11月份,库存消耗殆尽,鱼价也能够稳定保持在25……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0436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