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茨淮新河上 一网捞出22条银鱼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4 13:14:07 

11月11日,在茨淮新河上,颍东区渔民门大华一网下去捞起22条银鱼。据了解,银鱼在我市曾消失达20年之久,是近年来我市持续对茨淮新河的保护和不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让这一稀有物种再次跃出水面。
当天上午,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市水产管理局合作,对茨淮新河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进行调查。根据安排,沿河渔民分别在茨淮新河3个断面下网,区域横跨颍泉、颍东两个区。
9时30分左右,位于插花船闸上游的门大华开始收网,共捞起鱼儿100多斤。经过分拣,网中有22条银鱼,其中9条银鱼的身长在10厘米以上,最长的达15厘米左右。当天,3个断面除银鱼外,还打捞起数百斤鲢鱼、鲤鱼、凤尾鱼等,其中鲢鱼多为今年春季放流,体重在1公斤至1.5公斤之间。
“最近两年,几乎每次捕捞都能发现银鱼的踪影,有时几条,有时10多条。”颍东区插花镇新建村的几位渔民难掩兴奋:前几年,辛苦一天只能捕捞二三十斤小鱼、小虾,收入约50元;现在,平均每天可以捕捞二三百斤鱼虾,收入五六百元。
据了解,银鱼在明代就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这种鱼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失的速度很快。上世纪80年代,银鱼在阜阳普遍存在,后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消失20多年。
“银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至少需要三类以上水质才能生存,渔民反映的情况说明茨淮新河的水质正在好转,银鱼的种群正在恢复。”阜阳市水产管理局副局长范明告诉颍州晚报记者。
曾经消失的银鱼为啥成群回来了?
据介绍,2012年以来,我市利用人工增殖放流,向茨淮新河、沙颍河内投放大批鲢鱼、草鱼等鱼苗,实施生物净水工程,河流水质有明显提升。
去年,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出“组合拳”及时清理沿岸的货物堆放转运场、养殖网箱等设施,清理沿岸农民违法种植的农作物。为保障茨淮新河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每年还向颍泉区、颍东区政……查看原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02276.html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0227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