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海漂垃圾 打造碧海银滩——福建泉州海岸带环境治理的可鉴经验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11-03 13:29:09 

整治前

整治后

徐小龙

  海漂垃圾来源广、形成快,特别是在台风、暴雨过后,海岸沿线就会遍布树枝、互花米草、塑料泡沫等垃圾,极大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和景观。治理海漂垃圾、打造碧海银滩,既是长期困扰沿海各地海岸带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沿海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福建省泉州市采取五大机制丁卯相扣,治理海漂垃圾,效果十分显著,对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富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行动:用三年“围剿”海漂垃圾

  近几年,泉州市高度重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其将近岸海域、海岸线向陆一侧200米的海岸带,以及晋江入海口至金鸡拦河闸上游100米的晋江流域设定为海漂垃圾的重点治理区域。在该区域内,将清理海漂垃圾、防治海上生产生活垃圾入海、拦截清理入海河流沟渠垃圾、加强生态敏感区海漂垃圾治理、依法查处违法倾倒垃圾行为等任务,层层落实到相关部门。

  在总结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53月,泉州市政府出台了《泉州市海漂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实施至今,泉州市海岸带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

  据悉,泉州将在2017年底前,在沿海陆域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机制,实现垃圾不入河、不下海。在海上建立监控管理机制,有效管控海上船舶、施工作业、滨海旅游、海水养殖产生的垃圾,做到海上收集、岸上处置,实现治理目标。

机制:五大环节丁卯相扣

  泉州市从日常清理、属地负责、部门协作、资金保障、考评考核5个方面,建立起全岸线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力打造碧海银滩。

  日常清理。泉州的海漂垃圾参照陆域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即村(或用海单位)收集、镇中转、县处置。清理、收集和转运的责任单位分为用海单位、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水闸管理单位。

  属地负责。泉州明确了沿海各县(市、区)政府、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作为辖区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明确辖区近岸海域、海岸带环境卫生的直接责任单位,指导督促有关镇、村(居)、用海单位开展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部门协作。泉州市各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指导渔港、渔船、近海养殖、海洋工程等产生垃圾的治理,监管海上倾倒活动,组织开展海漂垃圾调查监测。其他部门包括市政公用事业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农业局(农办)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旅游部门、海事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构等。

  资金保障。包括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的双重保障。2015年~2017年,泉州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海漂垃圾治理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县级财政方面,2015年起,泉州市沿海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参照陆域生活垃圾治理投入方式,按照相关标准,每年将辖区海漂垃圾治理日常经费纳入本级财政一般预算。

  考评考核。包括日常考评和年度考核。由……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61103/6351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