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北戴河——河北省实施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安海燕
北戴河以滩缓浪柔闻名遐迩。如今,在秦皇岛平水桥公园,一座朱启钤像引人注目,雕像是当地为纪念这位北戴河滨海旅游奠基人所建。
翻开历史,北戴河旅游业,至少可追溯到1919年。彼时,北戴河海滨已建别墅253所,其中90%为外国人所有。他们掠占土地,转租获利,致使北戴河一带乱象丛生。
赋闲于此的原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发起了地方自治团体——北戴河滨海公益会,保护主权,规划市政,兴办公益事业,先后建设了三个公共浴场,北戴河区的旅游设施自此初具规模。
2016年9月11日,记者参加国家海洋局2016海疆生态行采访团来到北戴河。近些年来,北戴河18.4公里海岸线,曾一度遭受了海浪的严重侵蚀,伤痕累累。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众多海洋人默默奉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重现美丽的北戴河足可见证。 ——题记
一组历史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上世纪60年代,北戴河西海滩平均宽度110米;上世纪80年代,海滩平均宽度骤降至55米;到2007年,海滩平均宽度只有24米。同时,沉积物粗化,礁石裸露,部分浴场已无沙滩存在。加之连年的赤潮等灾害导致水质恶化,北戴河景区一度被认为沉疴难愈。
2012年~2014年,河北省实施了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由省政府牵头,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等职能门共同实施了河流入海污染治理、侵蚀岸滩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保障等十大工程项目。
2013年~2016年,国家海洋局为科学支撑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整治,批准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北戴河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灾害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2013~2016)”。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退化和近海污染形势,加快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开展海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刻不容缓。河北省海洋局总工程师肖桂珍说:“如果我们能够摸索一条治理的好路子,那么意义就不仅仅是对北戴河了。”
一
采访团到达时,北戴河暑期已过,但海滩上依旧游人如织。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海岸侵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灾害。”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工程师张甲波具体分析了北戴河岸滩侵蚀现象的原因。
首先是入海泥砂减少。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入海河流上建造了大量水库、拦潮闸,使河流泥砂被拦截,入海泥砂量锐减。同时,人工开采砂石导致入海物源减少,洋河、戴河口海滩上与砂堤上的砂石几乎被挖掘殆尽。其次,还有风暴潮等海洋水动力,以及不合理海岸构筑物破坏了海滩泥砂平衡。据悉,治理海岸侵蚀有两种方法:刚性沿岸构筑物的“硬体”和人工养滩的“软体”工程措施。“硬体”是属于治标而不能治本,而人工养滩则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能够尊重自然保持砂源平衡,将泥沙补给于被侵蚀岸段,可有效缓解侵蚀状况。
“国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海岸侵蚀治本之道在于保持砂源平衡,消能优于反射,软体胜于硬体,破坏自然不如尊重自然。”张甲波说。
北戴河海滩治理就是采用了人工养滩方法。近年来,秦皇岛先后实施了北戴河西海滩、金梦海湾、老虎石、浪涛屿、东海滩等8处浴场的沙滩整治与修复。整治修复岸线长度16.3公里,增加沙滩面积40余万平方米,西海滩平均宽度由最低值24米,恢复到50米。除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海滩恢复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达5亿元。
据了解,北戴河海滩整治修复已被国家海洋局列为整治示范区,“沙丘—海滩—沙坝—潜堤”修复流程成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模板予以推广,并在北戴河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养滩原位监测站,填补了我国海滩养护原位监测的空白。
二
“三年行动计划”告捷,十大工程并没有停止。“我们发现问题仍然存在,感到恢复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肖桂珍说。
岸滩修复工程、海洋环境保障工程、邻近海域典型生态灾害与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与修复示范工程……北戴河及近岸海域的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中央海域使用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一些项目至今仍在进行中。
“除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综合整治还有几方面重要成效值得一提。”肖桂珍说:“海洋环境立体业务化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海陆环境调查与分析、赤潮灾害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报技术研究、污染物总量控制与产业优化调整研究……这些听起来过于专业的术语,业外人可能不好理解,但真的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比如海洋环境立体业务化监测预警体系。今年7月31日,北戴河海域出现赤潮。此前3天,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发出预报预警,为各部门应对赢得了充足时间。
在北戴河及相邻地区开展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监测预警是必要的技术支撑。立体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海上建设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海上移动式监测系统,陆上建设岸基自动化海洋观测站,空中提升卫星遥感监测。
随着立体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并投入使用,中心站除对秦皇岛海域实施常规海洋环境监测,还对赤潮(绿潮)、海洋溢油、海水增养殖、滨海旅游度假区、公共海水浴场、陆源入海排污口、江河入海污染物等实施全方位监测预警。
中心站立体监测体系中的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是在国内首次依托北斗卫星进行实时传输。他们在北戴河海域布放的3套浮标,全天候自动实时监测,每3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
三
“北戴河海域的污染主要来自陆源。”肖桂珍说:“这是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因此,不能就海治海,要与相关问题一同研究,当做一盘棋来下。”
河北建立了渤海及北戴河邻近海域二维、三维潮流模型和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模拟北戴河邻近海域近3年的化学需氧量扩散及分布状况,对秦皇岛12条入海河流在近岸海域不同季节、不同条件的污染混合区面积进行了计算,为污染物控制总量和污染物减排方案的确定和制度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前,北戴河综合整治工作与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肖桂珍介绍,“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和秦皇岛市举全力推进近岸海域综合整治,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运行,农村面貌、城乡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对全市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市委书记担任市级总河长,市长担任副总河长”,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主要河流市级河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