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八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共同推动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
2016年,参加北极理事会会议的人员摆出“20”图案造型,以庆祝北极理事会成立20周年
理事会成为开展北极合作重要平台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9月19日,是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芬兰、冰岛、挪威和丹麦8个北极国家成立的政府间高级论坛。北极理事会主席由8国轮流担任,任期2年,现任主席国为美国。理事会决策机构为部长级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高官会是理事会执行机构,每年召开两次例会,负责执行部长级会议决定。除工作组外,理事会还成立特别任务组处理专门事宜,如北极科技合作任务组、海洋油污预防任务组、黑碳甲烷任务组。2013年,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北极8国外长在联合发表的声明中指出,20年来,无论是在开展具有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实施具有重要成果产出的项目和计划方面,北极理事会都取得了众多成果,推动了北极地区国际合作的顺利开展。经过20年的发展,北极理事会已成为国际社会发起和讨论北极议题、开展北极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20年发展取得众多成果
该声明从4个方面回顾与总结了20年来北极理事会取得的成果:
一是北极理事会在开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评估、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影响、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合作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在《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国际准则》《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水俣公约》等国际公约制定过程中,北极理事会都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二是北极理事会开展了众多联合科学研究行动。例如“预防北极海域油污框架合作计划”“泛北极海洋保护区网络框架”“应对黑碳和甲烷行动框架”“极地生物多样性监控计划”等,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致力于减轻污染以保护北极环境的联合行动计划。
三是北极理事会制定了两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2011年,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签署了自成立以来第一份具有正式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
2012年9月,北极8国在丹麦格陵兰东岸沿海举行了代号为“SAREX 2012”的首次海上实时搜救演习,从而使该《协定》得到了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实施。2013年,北极理事会又签署了另外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北极海上油污预防和反应协定》。这两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对北极地区的搜救和油污预防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有效规范,以应对北极航运和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船舶事故和溢油问题。
四是北极理事会促成了众多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例如北极大学、持续性北极观察网论坛、北极海岸警卫队论坛、北极经济理事会、北极海上监管机构论坛等。该声明表示,北极理事会在北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了领导性作用,并鼓励更多观察员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北极事务合作。
贡献受到各方高度评价
在北极理事会迎来成立20周年之际,北极国家相关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北极理事会20年来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挪威新任北极大使兰贝格说:“近年来,北极理事会运转更为高效,已成为处理北极事务的重要机构。在北极理事会框架下,各国聚集在一起开展了众多北极事务合作。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一平台已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
冰岛外长利亚·艾尔弗雷兹多蒂尔表示,北极理事会对冰岛开展北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开展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合作方面。近年来,北极地区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北极理事会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平台。她举例称,美国与俄罗斯近年来因乌克兰危机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