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口”和“云外仙都”两座牌坊之间的一座仿古九孔拱形八仙石桥。桥长65米,宽6米,两边各附46根立柱石雕护栏,是进出景区的唯一通道。整个景区状如宝葫芦,八仙桥就是葫芦蒂。因八仙过海景区是环保生态景区,在八仙桥两侧海域常有上千只海鸥觅食、休憩,场面壮观。
仙源楼是景区的进出门楼,门楼匾额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题。传说当年唐太宗率大军东征高丽时路经此地巧遇海市奇观,惊叹不已,遂以“仙源”称之。“仙源”二字,说明这里是群仙出没之地,是仙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位于宝葫芦形景区的丫腰处,在中轴线的中间位置,是一个独立院落的单体建筑。中间一座坐北朝南的正殿是八仙祠,左右各有一配殿,分别是祈福殿和财神殿。在蓬莱的诸多神话传说中,八仙传说最为生动传神,它在我们整个华夏民间,也是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在唐宋时期的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至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中才认定: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一直相传至今。
位于前葫芦水景两侧,岛中放养的数十头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海洋生物,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以鱼肉为食,在水中行动敏捷,头脑聪明。游人可手持食物,亲自饲喂,与海豹们合影等,与海洋动物作近距离接触。
一层、二层为中华传统艺术博物馆:展出精心制作和从各地搜寻的传世玉器、瓷器,珍奇砚台等上千件中华艺术瑰宝。有用1888块翡翠、象牙、玉石精雕而成,由专为国家领导制作赠外礼品的扬州漆器厂的大师精制,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幅漆雕镶嵌壁画——群仙祝寿图;有高2米,宽1.6米,重1吨,雕有山峦瀑布、树木花草、虫鱼鸟兽,顶部清泉自龙口蜿蜒落入底部池水的玉雕——龙腾盛世;有高1.7米,直径45厘米,壁厚1.4厘米,造型生动形象立体的雕塑瓷瓶——水浒一百单八将;有长1米,宽0.7米,高0.2米,以土金和黑色为主,顺砚石本来纹理雕刻而成,触手温润滑腻的歙砚——“八仙”砚台;还有曾国藩、红学泰斗冯其庸等书写的楹联。
、
聘请浙江木雕师用各种名贵木材按明清风格建造八个雅间,内有茶艺表演员表演茶道,还可品尝由景区特制的用人参等名贵中药材精制的养生保健茶——八仙长寿茶,有补肾健脾、益气温阳、抗衰防老之功效。在其中的仙姑间,还可看到海市蜃楼,是景区里能清楚望见海市蜃楼的处所之一。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奇石林景观,既有以瘦、透、漏、皱闻名的江苏太湖石,还有击之音若天籁、充满灵气的安徽灵壁石,还有山东等各地千姿百态、形色各异的天然奇石遍布景区。
在景区后半部,外侧绕以长达四百多米的长廊。长廊外观蓝天碧海,渔舟鸥影,内观园中楼台亭榭,林木花草,上方的梁柱,饰以雕花和人物图案,演绎生动的八仙故事。长廊下方外侧,是触摸池,池中碧波荡漾,各种卵石玲珑剔透,海星、海葵、螃蟹、小虾等各种水族也在其中。
寓意“众仙相聚、会合仙宾”的地方。阁中荟萃了道教有代表性的72位神仙。匾额“会仙阁”和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是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正门上方匾额“众妙之门”四个大字的意思是踏过这个门,可感悟道家的玄妙与深奥。登上阁顶,凭栏远望,碧海蓝天尽收眼底,正像著名作家杨朔描述的那样“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您不妨也登阁观海,亲临体验那“东方云海空复空”的意境,特别在早晨观日出,更可感受“日出扶桑”的神奇。
拜仙坛是八仙过海景区中轴线以北最后一个景观,坐落在宝葫芦状景区迤北海面上,有一座迎仙桥与环海长廊的外廊相连。是八仙过海景区望海市蜃楼的处所之一。登上拜仙台,面前的祈仙礼炮一字排开;拜仙坛右侧,立有一座石碑,上书“八仙过海处”五个大字,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所题,游客多在此处摄影留念。
游客在此乘坐以八仙命名的快艇。在海上,不仅享受海上冲浪的快感,还可眺望蓬莱阁、田横山、古栈道、八仙礁。。。。。。